明天子!
第五十四章三邊總督
朱祁鎮還相信,於謙並非那一種隨便加稅的人,他既然敢說出來,就能說明,運河上正常的商業貿易稅收,應該能達到百萬兩以上。
隻需整頓鈔關,嚴苛禁止官員士卒夾帶,胥吏偷稅漏稅。就能達到這個數目。
雖然這麼做,不知道要得罪多少權貴。於謙大概沒有考慮過。
但是朱祁鎮終究要否定於謙的計劃。
並非於謙的計劃不夠好,而是在戰略方向的分歧。
如果說,之前朱祁鎮還有自信,自己選擇都是對的,先平複邊患,再治理國家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不這樣做,將來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是而今,朱祁鎮卻不這麼覺得的。
因為政治上的事情,那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啊?
過了這個瓦刺虛弱期,固然能讓也先恢複過來,但是將來就不會有機會了?
未必,也先老了,他總就要死。而今草原上的人多不長壽,朱祁鎮估計也先大限,也在十年之內了。
先整頓好國內,再打也先未必不行。
隻是,他明白一點,那就是隨意改變現行策略,是絕對是錯誤的。
他既然已經走上這一條路,並且付出了這麼多人力,物力,精力。因為一些不忍心而改變現行策略,不僅僅將之前所有努力付之東流,將來再做的時候,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就要更多。
大明王朝,就好像一輛馬車,向左行駛,有無數百姓要死,向右行駛,也同樣要無數將士的性命。
這個悖論,彆人不過是純粹想想,而朱祁鎮每天都要做這樣的抉擇。
朱祁鎮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先生之心,朕是知道的,隻是而今朝廷大事方興,實在沒有經曆經營運河,淮河了。”
“朕這一次叫先生來,其實也是有事情先生幫忙。”
於謙臉色似乎有一絲黯然,說道“臣明白,陛下請講。”
於是朱祁鎮將茶馬已經西北的種種問題,內中情弊一一說明。說道“如此盤根錯節,正需先生這柄倚天神劍,請先生助朕一臂之力。”
於謙說道“臣敢不從命,隻是陛下,裡麵內情複雜,臣也要提幾個條件。”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於謙說道“臣鎮西北,需要事權統一,否則不可成事。”
朱祁鎮說道“朕以先生為三邊總督,節製陝西上下,已經各路軍鎮,掛大學士銜。”
說一句實話,朱祁鎮從內心深處,其實並不希望出現以文製武的格局,並不希望文官成為方麵之任。
但是有一個現狀,朱祁鎮不得不承認。
文官之中,或許有人文武雙全,但是武將之中卻是少有這樣的人,而地方事務,有些也是不分軍務民務的。
就好像而今,茶馬之事之中,牽扯到不少衛所士卒甚至將領,於謙如果沒有節製軍隊的權力,讓於謙怎麼做事?
如果派一個武將過去,即便有節製軍隊的權力,他還能將茶馬之事做好嗎?
根本不可能的。
這是不得已的選擇。
而且於謙已經不是一次掛大學士銜了,畢竟於謙在外,掛大學士銜,不過是加了一些政治待遇,又不在決策中心。
總是要給於謙官場上一些進步。
於謙說道“臣要帶京營一部為中軍,西北情弊,臣雖然不知道,但也有所耳聞,陛下欲從這裡下刀,非大刀闊斧不可。此事牽連軍中,臣也不知道誰可信,必須有一營將士作為最後的手段。”
朱祁鎮深深看了一眼於謙,說道“朕準了。”
於謙所言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於謙這樣做,還是有一個原因,就是給朱祁鎮吃一個定心丸。
雖然西北情況複雜,但也沒有複雜到因為西北茶馬之事,就引得軍隊大規模叛變一樣。
很多時候,政治上不過是隻打下麵,不打上麵。
真正有實權的地方將領,不過是斷他們一條財路,隻要他們識趣,無非是罰酒三杯,下不為例,然後找一些替罪羊。
畢竟,朱祁鎮固然不想看見地方不穩,但是地方將領,就真有勇氣來對抗大明了嗎?
也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