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名實之間的選擇。
如果黎利敢撕破這一層薄薄的麵子,這一戰說不得還要繼續打下去,要知道當時朝中支持繼續打下的人並不是沒有的。
最少張輔的主張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變過。
如果這一場戰事打到最後,安南願意付出去帝號等等代價,不管戰場打成什麼樣子,單單從協議上來,看上去像是一場勝仗。
黎思誠雖然很想一直帶著這個帽子,隻是而今的局麵卻容不得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好。”黎思誠說道“就這麼做了。”
於是黎思誠就在占城城北,打掃出一大片空地來,建立了天壇。黎思誠身穿冕冠,身著團龍十二章紋,與大明龍袍差異不小,但是大體上卻是一個樣式。
登上天壇昭告天地,登基稱帝,為大越皇帝,改年號為洪德。以明年為洪德元年。
隨即無數士卒山呼萬歲,聲音頗有驚天動地之感。
黎思誠隨即大封群臣,各有賞賜不去提了,專門將占城國王的弟弟,盤羅茶圖為占城王,將占城以北的地方都化為了占城所有。
於是占城被一分為二。
占城成為了大越第一個藩屬國。
這也是黎思誠稱帝另外一個原因,如果他不稱帝的話,在安南的體製之中,是無法安置一個占城國的。
當然了,雖然安南變成了大越,但是總體上實力並沒有什麼變化,自然不能對這個北占城國不管不顧。
而是派出大量安南士子成為北占城國的官吏,用安南的辦法,也就是儒家的辦法,將這些地方重新構建出政府機構。
盤羅茶圖從某種程度上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占城畢竟是古國,有一定的民心基礎的,用盤羅茶圖,也是為了快速安堵地方。
自然傳到了董興耳朵之中。
董興怒不可遏的大罵不止。
在董興看來,這是對大明徹徹底底的冒犯。普通之下,隻有一個天子,一個皇帝。
隻是董興而今自身難又能有什麼辦法啊。
在黎思誠登基之後,北占城軍就立即接管了攻城任務。在戰場之上,這些北占城軍的實力,似乎要比他們當占城軍的時候要強上一些。
無他,婆羅門教之下,什麼都是固定的。
即便立下多少功勞,也不過是頭人的功勞而已,自己什麼也得不到,而今在北占城軍中,雖然說是占城軍,但是實際上有大量安南軍官。
黎思誠為了統治需要,甚至有意提拔一些占城低層的士卒為將領。
如此一來,這一點點的賞賜,就足夠占城士卒舍生忘死了攻城了。
隻是董興也不是吃素的。
正如丁列所料。
他這一次來帶來大量的火器。
畢竟董興很清楚,他帶著這些人馬,在十幾萬人的戰場之上,其實發揮不出什麼作用的,唯獨在守城之上能發揮出作用。
而且郭登也吩咐過,他其實不在乎占城與安南之間的勝負。
他派兵更多是維護朝廷的信義,當然了,占城人敗也是有底線的。郭登決計不允許占城亡國。
因為那樣的話,事情就麻煩多了。
董興隻能苦守占城。
甚至有些時候大雨連連火器也不好用了,隻能登城肉搏。
隻是不管出了多少事情,董興總算是守住了占城。
黎思誠在占城城下停留了近一月,他希望得到一個好消息,但是最後已經沒有等到占城城破的好消息,反而聽到一個壞消息。
那就是明軍的援軍要到了。
這一支援軍並不是從大明本土而來的。
因為郭登手中的機動兵力也不多,如果從其他省份調兵,必須經過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其中公文交流就要一個月。
哪裡有那麼快能夠過來的。
這一支援軍,不僅僅安南國主,不,而今的大越皇帝黎思誠想不到,連董興也想不到,甚至連在廣西的郭登都想不到。
這是一支聯軍,占城餘部,暹羅,舊港宣慰司,南洋衛,已經南海義商,所組織的一支軍隊,人數並不多,有三萬上下,但是船隻卻不少,大有鋪天蓋地之感。
這一支軍隊,根本不在朱祁鎮的棋盤之中,是他們闖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