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二十七章北薛南吳
於謙甚至有一種,想要儘快將這一件事情給了結的想法,隻是他知道這不可能。
不是,他不想提前。
而是在此之前,有一場特彆重大的事情要辦,即便這一次大會也要讓位,那就是科舉,朝廷掄才大典。
於謙隻能讓過這一件事情。
隻是科舉這一次論經盛世撞在一起,更是因為了士子們激烈的討論。無數士子都無心複習了。
一個個談論各種經義。
特彆是大同之世與《古文尚書》偽作,這兩件事情成為討論的中心。
當然了,一般來說會試之前也沒有什麼可複習的。
一般人都覺得,考進士是最難的,其實不然,對於南方很多士子來說,考秀才才是最難的。
而在會試上,反而考場莫論才。
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的考生,會試一般是三千取三百。一般來說,會試考題並不算太難,所以能上不能上,有時候隻有一點點差距。
更多是臨場發揮。複習作用不大。
而今北京城之中,南吳北薛都來了。
更是讓很多士子都紛紛去拜訪,熱鬨非常。
山西士子韓文也是來北京的考生之一。他是少數有定力考生,當然了,也是他是山西人有關係。
畢竟,北方考生一般考不上南方考生,雖然分南北榜錄取,但是這裡之照顧錄取名額,不會照顧名次的。
韓文心中有一點發虛。
這才是一直在客棧讀書的原因。天才一秒鐘就記住
隻是他正安靜讀書的時候,卻聽到了一個消息,不是彆的,就是本場取消了《古文尚書》題。
韓文聽了消息,也安靜不下來,手中握著的書卷,不由的掉在地麵之上。
自從太祖確定科舉之後,科舉內容大提沒有什麼變動,上一次動科舉內容,似乎已經是太祖年間的事情了。
科舉乃是大明士大夫的根本,此刻一下子刪除了一直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古文尚書》,影響震動之大,真是惹得無數人矚目。
在城外休息的薛瑄聽了這個消息,再也坐不住了。
他令弟子,送一封書信給吳與弼。說要登門拜訪。
所謂南吳北薛,就是吳與弼與薛瑄。
不過,薛瑄與吳與弼不同。
薛瑄乃是坐過好一陣官的。薛瑄之父在洪武年間擔任教諭,當時命令,如果一個縣之中科舉一個人都沒有,教諭是要受到懲罰的。
洪武帝的懲罰從來不輕。
於是薛瑄隻能參加考試。一舉中河南解元,隨即中了進士。之後就進入了官場,在官場從來是清廉之極,不阿附上司,一路到了中樞。
但是他與曹鼐交好,可以說是曹鼐的師友。在曹鼐罷免這一場大案之上,薛瑄從中樞調到了地方。成為了地方官。
後來薛瑄以年老去官了。
畢竟,這一輩子,他本來就沒有想過當官。再加上年紀大了,當初曹鼐罷相的時候,他都五十多歲了。在地方做了一兩任地方官,自然也就六十了。
他不管在做官,還是退休在家,從來是沒有停止讀書與講學,可以說弟子遍布陝西,山西,河南,河北。
後世人稱明代儒家兩大派,一派就是關中之學,河東學派也就是薛瑄的學問。
隻是薛瑄與吳與弼之間雖然沒有見過麵,但是彼此之間,卻未必看得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