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零五章銀荒
日本情況傳來。讓朱祁鎮鬆了一口氣。
因為在正統三十二年下半年,大明就又一個不好的苗頭出現,那就是銀價上漲。
其實大明的銀價在周忱廢除寶鈔之後,就一直處於上漲的趨勢之中。
畢竟,洪武之時確定寶鈔作為國家貨幣,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貴重金屬銅錢都大有不足。
要鑄造大量銅錢,這一件事情費時費力,還不如沿用元宋的紙鈔製度。
隻是這個製度在正統時,已經難以為繼了。才有周忱的改革。
但是任何改革的紅利都是一時的。
在廢除寶鈔之後,銀兩通行一時間上下皆便。但是隨著國家日益安堵,銀兩的價格也越來越高。
其中一個原因,那就是銀子太少了。
大明流通的銀兩總數有多少?
朱祁鎮並不知道,但是總數大概在億萬兩上下。這還是在正統一朝白銀開采量逐年增長的原因。
在正統之前,包括正統前期,大明每年的白銀開采量在三十萬兩上下。
這其中有沒有下麵的人中飽私囊,朱祁鎮並不知道。但是即便是有人中飽私囊。大明每年新增的白銀數量也不過百萬兩上下。
當然了,大明流通的貨幣也不僅僅是銀兩,還有大量的銅幣,還有相當地方都是以物易物。
在周忱儘可能將財政收入折成銀,糧兩項的改革。白銀的需要大大增加。而今一條鞭法的風聲,僅僅吹了出去。
銀價就好像不受控製的上升。
朱祁鎮深刻的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曆史上的一些改革,或許有些滯後。但是都是前提條件的。
朱祁鎮就麵對一個問題,如果將大明賦稅全部折合成銀元,從而大大減輕了從上到下的管理難度。
但是支撐整個大明運作的白銀數量是天量的。
一條鞭法的前提是大明後期,幾乎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明的白銀。
朱祁鎮驀然發現,他為大明政權深處埋入了一個深深的白銀饑渴症,或者說貴重金屬饑渴症。
這讓朱祁鎮很是焦慮,卻沒有什麼辦法。
根據經濟發展與貨幣數量的規律,大明今後必須保證白銀流入持續且不可中斷。否則大明就會出大問題的。
而大明貴重金屬很是匱乏,這就成為了大明病根了。
而且這個病根根本沒有辦法可醫。
宋,元,明三朝都進行了大量的貨幣紙質化實驗,已經透支了紙鈔幾乎所有的信用。而今大明主體思潮,那就是紙鈔這東西是不可靠的。
想要恢複寶鈔,根本是不可能的。
這個問題,似乎陷入死結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隻能江山留給後人愁了。”
他在位這三十年之間,完成兩次貨幣改革,一次廢除紙鈔,建立銀兩體係,而今又改為銀幣。
這已經夠頻繁了。
在做紙幣,根本就是朝令夕改,民無所適從。
所以這一件事情,隻能留給後人來做了。他隻能看眼前了。
朱祁鎮看著劉定之說道“卿身為首輔,此事該當如何處置,還要給朕一個說法了。”
朱祁鎮語氣很不客氣。
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銀荒這個問題,並不是內閣發現的,也不是錦衣衛發現的,而是少府報上來的。
這也是與政府與錦衣衛的性質有關。
大明政府本質上是一個小政府,儘量減少對下麵的乾預,他們也沒有能力乾預下麵的人。而錦衣衛雖然有彙報各地物價的任務。但是經濟上的問題,並不是錦衣衛的專長。他們也不會發現其中問題。
而少府卻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