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六十二章科舉之憂
首先就是上一次土地清丈,就將所有隱戶都清丈清楚了嗎?
自然是沒有的。
其次,就是在各土司下轄的人口。都沒有在清丈之中呈現出來了,比如貴州的戶口數隻有兩萬戶。
誠然,貴州是一個窮地方,但是貴州再怎麼窮,也是一個大省,怎麼可能隻有這兩萬戶,最多十幾萬人,往大了說十幾萬,還沒有一個北京人多。
這而大量擁有土司的不僅僅是貴州,雲南,四川,廣西,新入版圖的西藏,兩疆,都有大量的數字都沒有統計。
還有一些王府侵占人丁,軍戶等等,各種各樣的特權侵占。還有那些遍布天下的土匪山賊,也是人。
具體大明有多少人?朱祁鎮也不是太清楚,但是他通過鹽稅估算,有一點是確定的,大明人口一定是超過一個億的。至於一億多少,朱祁鎮就不知道了。
所以,按工業社會來配比,吃國家財政的人,大概在三四百萬之數,並不是太多的。
當然了,朱祁鎮也不會要太多,吏員的待遇提了上來,其他方麵朱祁鎮就準備找回來了,隻是這些事情,不是而今可以說的。
李秉所言的另一個方麵,就是官僚機構的自我繁殖了。
這即便是現代也是不大好辦的事情。難道全天下的臨時工都是國家允許嗎?
朱祁鎮說道“李卿之意,朕深知之,而今胥吏增白役,誰能製止?但是如果吏員,則入朝廷編製,就有辦法限製了。其實這一件事情你不來找朕,朕也要找你的,而今大明吏員數量也有好幾萬之多了,一直以來吏員編製都是一個沒有確定的事情。你掌吏部,正好製定一套法度,地方吏員歸誰管,中樞的吏員歸誰管,如何限製編製擴張,這都是吏部的事情。卿清正廉明,定然不負我所望。”
這一件事情其實也是朱祁鎮一直想做的事情。
小規模的胥吏改為吏員已經開始了。
但是,這麼多吏員該怎麼管理?與大明原本的體製無縫連接,這也是朱祁鎮所不能做的事情。
李秉在推行考成法上很是得力,朱祁鎮本來就想讓他做這一件事情,創立大明的《吏員條例》,或者說《吏員法》。
隻是李秉本來就反對這個,此刻又怎麼願意為朱祁鎮做事。他立即說道“陛下,此事還是從長計議。”
在李秉眼光之中,大明體製最好固定在洪武初年,一切的變動與改革,都是恢複洪武初年的種種製度為上。
但是朱祁鎮眼中一切都要向工業化過度。社會管理決計不能像之前粗枝大葉,必須越發精細化。
不能讓社會製度本身限製了工業化的發展。
記住是工業化,而不是資本主義。
這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
朱祁鎮說道“卿所說,朕都知道,隻是有一件事情,你有沒有想過,我記得沒錯你是正統元年進士。”
李秉說道“臣正是。”
朱祁鎮說道“你們那一科進士,全部授官了嗎?”
李秉說道“沒有。”
朱祁鎮說道“天下承平以來,參加科舉的人數來越多,每一科進士三百與人,舉人不過七百人上下。但是天下耕讀之人有多少?數不勝數。”
“而每年朝廷的官位也是有限的。”
“甚至連三百進士,也無法安置,此事朕甚為憂之。”
科舉製度之中,從秀才到舉人到進士都是有定額的。秀才的定額就不說了,如果單單看舉人定額,似乎覺得舉人考進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卻要將曆代的舉人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