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七十五章????流民潮
如果說,河北大規模的圍剿蝗蟲,展示出如果將吏員納入官僚體係後,爆發出來的強大行政效率,與動員能力。
那麼山東麵對的情況,就是所有府縣徹底失控了。
並不是王宇的能力比不上馬文升。
而是馬文升手中的河北省,有太多的前輩給馬文升打下了基礎,彆的不說,單單說民間底蘊就強上不少。
河北有小二十年沒有怎麼受過災了。
不敢說家家戶戶都有能度過一年的餘糧,但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存糧的。
百姓大部分有存糧,對朝廷賑災來說,就是一個大好消息。因為他們能有更多調動時間。
五月絕收的影響最少在幾個月之後才顯露出來。
但是山東就不一樣了。
說實話。朱祁鎮讓黃河改道山東,真是一個救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害了山東一省的決策。
黃河擾亂了山東水係。讓山東水係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調整期,就會出現種種的狀況。
所以,山東是三天兩頭出問題,可謂多災多難之極。
百姓的家底很薄。
他們的家底在麥收之前,就已經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青黃不接,就是形容三四月分的情況。
這個時候的百姓,糧食消耗差不多了,想吃野菜,野菜也還沒有長好,總是是要餓著肚子等著麥收。
而今大半個山東都被蝗蟲啃噬成一片白地。
百姓都絕望了。
根本不可能等什麼收成了,他們自然要采取行動,讓他們活下去的行動。
不是彆的,就是逃荒。
大片的百姓拋棄了家鄉,一個擔子挑著兩孩子,一男一女,茫然無措的向北,或者向南走。
不管是去河北,還是去淮北,都是要比在家裡強。
當然了,這一條逃荒之路,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很多人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不知道死在哪裡角落之中了。
但是出去,是有可得死。不出去,是絕對會死。這看似是一個選擇,其實是沒有選擇。
如此一來,給整個山東上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王宇到了濟南之後,立即決定放棄救災,什麼減少蝗災的損失,想都不要想了。
他不是不想如馬文升那樣做,隻是他根本做不到。
他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的放糧,讓百姓活下來。
即便是這樣,也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
當百姓形成流民潮的情況之下,想將足夠的糧食發放在每一個百姓手中,又是談何容易的事情。
王宇第一道命令,就是令各府縣立即放糧,畢竟去年夏稅繳納時間,是今年五月之前,有部分縣??已經上繳了,有一部分縣還沒有。
所以一部分府縣手中,還是有一些糧食的。
但是與這一場蝗災相比而來,卻是杯水車薪。
王宇自然不能指望府縣的糧食,他要指望的隻有朝廷的賑災糧。
而今運輸到山東賑災糧,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就是從北京而來糧食,這些糧食大多走馳道。
北京到徐州的馳道已經修建好了。也是河北情況並不是太嚴重,馬文升也算是發揚風格了,第一筆賑災糧,不是去河北的而是去山東。
第二條路,就是沿著運河從南邊來的。這一條路有些慢,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運河上的倉庫之中,有些是有糧食的。
漕糧沿著運河到北京,自然是層層轉運。沿途有一座座倉庫。而今緊急情況之下,王宇自然是先斬後奏,奪了運河一係列倉庫,在山東西北沿著運河與馳道的地帶放糧。
如此一來,就有效的阻擋從山東爆發的流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