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四十一章????????項忠的麵試
朱祁鎮讓韓雍離開之後。猶豫了一陣子,就派人請項忠過來了。
他心中已經有了傾向,但是聽一聽項忠的意見。
不過片刻項忠已經來了。
項忠縱橫宦海數十年,他二十一歲,在正統七年中進士,在從基層一步步的爬上來,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終於到了距離文臣之首一步之遙的地步。
如果說,他內心之中沒有一絲絲的激動也是假的。
隻是他更明白,什麼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越是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候,越是要謹慎。
韓雍要罷相的風聲,其實已經傳了很長時間了,甚至韓雍也向項忠暗示過,他推薦過項忠。
此刻皇帝見過韓雍,第一個見他,已經是很好的兆頭了。
他決計不願意在這個最後關頭失分了,故而深吸幾口氣之後,臉上又陷入古井無波的神色。
這種最基本的喜怒不形於色的修養,幾乎是每一個大臣的基本素質。
朱祁鎮見了項忠,雙方行禮就不細說了。
朱祁鎮說道“而今群議洶洶,朕不得已,隻能讓韓卿去首輔之位,隻是首輔關係天下大事,不可有一日或缺。韓卿臨去之時,推薦了先生。卻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項忠說道“不敢當,隻是臣以為治國在於治吏,自從正統三十年來,陛下大興新法於天下,廢胥吏,改賦稅。所做所為,必須依靠百官之力而行之。”
“隻是,百官怨聲載道。臣以為君臣之間,乃是陰陽相輔也,此乃朝廷第一大事也。”
朱祁鎮說道“怨聲載道?何事如此?”
朱祁鎮還真不知道這一件事情。
倒不是下麵有意騙他。
而是這對朱祁鎮來說,是一個信息上的盲點。
錦衣衛更接近軍事情報方麵,即便有民間的情報,但是對於官場的情報,卻是隔了一層,至於東廠,雖然東廠更偏重於監視百官造反,謀逆這些大事,甚至有些貪汙的官員,東廠也不都不是太在乎的。
至於一些官場怨言,更是不會多管。
大明官場上的信息,朱祁鎮更多是通過奏疏,還有一些密折。
但是大多數官員,都是報喜不報憂,更不要說大明的題本,要向從下麵傳到朱祁鎮的手中,不知道要經過多少人的手,很多都是公開的。
而朱祁鎮也不是雍正,雖然有密折製度,但是朱祁鎮真正給予銀章的,賦予密折特權的,也沒有多少人。
大多都是進入過內閣,還有就是在外領兵的大將。
這些人也不過說官場上一些風言風語。
項忠說道“自從考成法之後,每每催逼,限期一考,動則扣除俸祿,消磨資曆,更不要說變法以來,事務紛雜。千頭萬緒,又沒有先例可以遵從,更是勞心勞力,這幾年來,陛下或許沒有注意過,各地衙門,不足六十者,亦紛紛致仕,實在是不堪重負。此其一也。”
朱祁鎮摸摸鼻子,他還真沒有注意過。
說起來,這也是朱祁鎮的原因。
或許有幾分上從下效的意思。
朱祁鎮雖然不如太祖親政,親決大事,但是他抓大放小,具體行政由內閣處置。所以真正說起來,朱祁鎮親政之後,這幾十年來,大小事務,從來是一件接著一件。前期還是以征戰為主,地方上還算平靖。
但是後期變法,有了考成法之後,更是不知道多少事情,讓百官來做。
這種做事的頻率,對於朱祁鎮印象之中的政府,並不覺得有多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