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果然是深水良港,雖然距離河岸這麼近,但是船隻行動一點影響都沒有,甚至讓人覺得,可以直接靠智在岸上,以這裡的水深,估計明軍最大的戰船,也輕輕鬆鬆停下來。
“放。”一聲令下。
第一門火炮將彈丸噴湧而出,在天空之中,劃過一條弧線,直接砸在城頭之上。
不得不承認,阿拉乾人的建築水平有待提高。
大明城牆大部分都包磚,就是為了防止火器轟擊,當然了,這種辦法雖然火炮的威力越來越大,也漸漸不管用。
但是即便如此,在抗日戰爭時期,南京中華門也是南京守軍手中的要塞。
而阿拉乾的城牆,根本沒有包磚,一炮打上去,肉眼看見大片大片的夯土掉下來,就好像是下雨一般。
城牆表明出下一片凹陷。
這是校射。
隨即一聲令下,幾百門大炮一起開炮,火力之洶湧,在阿拉乾人的眼中,簡直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而看似堅固的城牆,更是雨水一般的炮彈打中。
黃色的煙塵飛揚起來,就好像剝皮一般,一層層的將城牆夯土給剝落。
不過,這個年代的大炮威力還是有限,不可能有那種一錘定音的效果,隻能通過長時間炮擊來摧毀城垣。
剛剛開始的時候,阿拉乾人就好像是懵了一般。
根本沒有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兒,才有各種各樣的軍隊衝了過來,有隱藏在上遊的船隊,也有城堡兩側看衝出的步卒。
顯然他們看得出來,再讓他們如此轟擊下去,城牆開出擊個大口子,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
從陸地上而來的四千明軍也到了。
根本不用說,陳銳就帶人衝殺過去。
一番廝殺之後,將阿拉乾步卒擊潰。
陸地上的勝利,更讓阿拉乾人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阿拉乾的船隊不用打,自己就退走了。
而這個時候,長時間炮轟,終於出現了成效,隻能一聲巨響,煙塵衝天而起,城牆的一角,如山崩一下倒下來。
形成了一道坡度並不高的斜坡。
明軍齊聲歡呼,衝了上去。
其實這個缺口雖然大,但是畢竟還有一些地勢上的優勢。
如果阿拉乾軍隊能擋在這裡,未必沒有一場廝殺。
但是這個時候,阿拉乾人最後的抵抗決心,也在炮擊之下,蕩然無存。上到阿拉乾蘇丹,下到小小一兵,都一心想逃走。
明軍殺入城中,真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很快就占領了整個城池。並抓住了,阿拉乾蘇丹。
陳銳大喜過望,立即下令,洗劫吉大港,犒勞三軍。
這種破城之後,以城中財物賞賜士卒的陋習,大明開國的時候都有,畢竟士卒們都將腦袋彆在褲腰帶上征戰沙場,自然要有高回報。不如此,不足以振奮軍心。
然而朝廷給的俸祿太多,朝廷也養不起。
這種城破搶劫的事情,幾乎所有舊軍隊都有。不過是程度如何而已。
即便朱祁鎮軍製改革,也不可能完全剔除。朱祁鎮能做到的不過是搶劫程序化,也就是不由單個人士卒去搶劫,而是以軍隊的名義向城中大戶,或者征用官府的府庫犒勞士卒。
士卒遠洋萬裡,就是為了這個。
其次,就是將吉大港之中的達官貴人,全部俘虜到離島之上。
這是考慮到地理位置,吉大港外的那一座離島,港口條件並不是太好的,但是卻是與吉大港隔海相望,對明軍來說更有安全感。
隻要封鎖海峽,即便是對麵有千軍萬馬也闖不過來。
而且陳銳也要考慮打仗之後,後世如何處置了。如果滅國的話,陳銳手中兵力有些少,如果說訂下城下之盟,也要在這裡安插一個據點,這個離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一場戰事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結束,反而是很多事情的開始,很多事情都要陳銳忙活了。
不過,這一件事情卻不是陳銳能夠完全做主的,所以,陳銳一般掃尾,一般立即派人將消息送到仰光。
送到仰光不是目的,是送到太子的手中才是目的。
而此刻的太子並不在仰光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