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迎來來在緬甸境內的第一場硬仗。
在阿瓦城南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在阿瓦往南的要道之上,阿瓦王派了自己的宗室大臣鎮守。
這些人都是阿瓦王嫡係班底,對阿瓦王朝在忠心不過了。
想要勸降,卻是休想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已經是阿瓦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了。與其他外圍的地方,是截然不同的反應。
太子並沒有輕易動用明軍,而是令各國將領帶領本部人馬攻城,明軍僅僅炮火支援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太子對這些國家有著深深的不信任感,擔心明軍損失太多,引起這些人的反噬。
甚至支援的火炮也不多。
這是因為太子能夠動用的炮火也不是太多的。
原因無他,重炮轉運太過艱難了。
雖然有金沙江作為水運,但是從金沙江下船,將火炮運輸到前線,短短數十裡地,就讓人精疲力儘了。
這還是有大量大象作為馱運工具的情況下。
這一來是因為緬甸的氣候濕潤,道路泥濘不堪,一兩千斤的大炮,運輸起來非常麻煩,車輪深陷下去。幾乎一路走一路修路。
二來,這就是緬甸的基礎設施的原因。
中原朝廷,幾乎每一個朝廷都會修官道的,彆的地方情況如何,大不清楚,但是官道還是能夠承載這麼重的大炮。
這樣的情況之下,縱然太子能夠動用數千門大炮,但是真正能派上戰場的也隻有五十門上下。
這就是陸戰與海戰的不同之處。
太子坐大象背上的閣樓之中,看著炮火覆蓋的小城,已經在炮轟之後,衝上去的白古王朝的士卒,看上去在火炮的支援之下。看上還挺英勇的。
太子領兵打仗多年,卻沒有插手過具體戰事,問汪直道“你覺得,這一戰什麼時候能夠結束?”
汪直說道“如果讓臣領兵,今日就能攻下,如果再用這些蠻兵,大概還有兩三日。”
太子沉吟片刻說道“兩三日,你覺得阿瓦王知道這裡的情況嗎?”
汪直說道“定然是知道了。”
太子說道“你是阿瓦王該怎麼做?”
汪直沉吟片刻之後,說道“進退兩難,已經是死局了。”
太子說道“我隻盼這個阿瓦王識趣一些。不要讓孤在北京麵前失了顏麵。”
太子從來忘記他承擔的主要任務,就是救援麓川。
一接到這個任務之後,太子就立即知道,僅僅四個月的時間,從仰光打到麓川,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救麓川,最好的辦法,不是他打過去。而是讓阿瓦王自己回來。
太子甚至擔心,他如果挺進太快,直接取了阿瓦城,阿瓦王反而垂死掙紮,反而硬要攻破麓川不可。
所以,太子一直大做聲勢,進軍卻不快,就是給阿瓦王調動的時間。
當然了,太子也沒有刻意壓慢進軍速度,隻是讓太子做到陳銳那般不要命的冒進,卻是萬萬不能的。
在太子看來,仗打到這個地步,阿瓦王怎麼都要從麓川撤退了。
否則阿瓦城的老巢丟失了。軍心士氣如何維護?
卻又擔心阿瓦王不按理出牌。
臉上絲毫不露,並不代表心中沒有一絲擔心。
就在兩人談話的時候,卻聽一聲歡呼之聲,卻是白古大軍衝上了城頭。有人先登了。
隨即無數軍隊順著這個缺口,衝上了城頭。雖然還沒有結束戰鬥,但是誰都看出來,這一戰大局已定。
汪直有幾分目瞪口呆,好一陣子才說道“陛下,是臣高看了緬甸軍,臣看來,緬甸精銳都不在這裡。”
太子說道“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隨即聲音微微低沉下來,說道“多派人給阿瓦王軍中傳消息。”
“是。”身後一個人出列答應一聲,隨即退了回去。
這個人就是太子身邊的情報人員,通常不與外人接觸,很是神秘。
太子說道“走吧,我們準備出發的,下一站,就是阿瓦城下。”太子心中暗道“我不就不相信,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你還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