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招呼一名屬下過來,讓他轉過身,諸人看時,在高腰馬靴的腳跟處,釘了塊u形的鐵塊,上麵有棱形凸起,但並不是很尖銳。
“驅馬時,用腳跟輕踢馬腹,馬受了刺激,就會加速,跟打鞭子是一樣的道理,但又不會傷著它。這辦法熟了以後,就可雙手控韁,走得也更好些,除了要跑得飛快,可以不用馬鞭。不然標下這隊才騎了多久的馬,怎能這般齊整。”
諸人看後,都感到新奇,打算回去後照著做一副這樣的試試。
又看葉海的甲,也是古怪:隻由前後兩塊彎曲的大鐵板拚成,打磨得光滑雪亮,如鏡子一般可鑒人影。其前後兩半在上麵用環拍和鉸鏈跨肩連結,側麵用金屬搭扣扣在一起,下麵用則腰帶係緊,看上去很是堅固。
不過前後鐵板隻稍過腰,而且不像傳統鎧甲那樣提供全麵的防護——隻有身甲,沒有肩甲、臂甲和護裙。
麵對眾人的質詢,葉海回答說:“這是標下從護心鏡得來的啟發當然是假話),前麵叫胸板,後麵是背板,都用精鐵打製,全套重15斤,工銀二兩五錢。標下試過了,一石弓(拉力差不多55公斤)三十步45米)內,射不穿。”
又看那名少年的,卻隻有前半邊鐵板,後背用交叉的寬皮帶係住固定。
“這種又更輕些,重7斤,工銀一兩就行。這雖然有許多地方沒防護,但比那三四十斤的甲卻輕便了許多,也容易穿戴,擦洗除鏽和上油保養也很方便。手臂雖然沒甲,”葉海抬手,極快捷地做了一個虛擬的突刺動作,“出劍、揮刀都不受累贅,先一步刺中敵人,取了他的性命,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法子。”
“相比之下,標下以為,倒是手的防護要注意,”葉海拔出自己的直劍來,“各位大人請看。”
眾人看這把直劍的劍格和普通的雲紋劍格完全不同,寬大彎曲的鐵片幾乎把整個手都“攏”在了裡麵,可以抵擋來自絕大部分角度的攻擊。
“標下這把劍,長三尺四寸1.1米),重兩斤多一點1.2公斤),雖說這樣就做不了翻腕和換手的動作,但標下就是用來直刺的,也不用玩什麼花樣。”
又接過隨從遞過來的彎刀:“這刀的護手也是同樣的。這樣還有個好處,配重用的劍珠就用不著了,用起來更順手。”
各軍官試了試,果然如此。
葉海又解下了頭盔,指點其好處:較輕便3斤,1.8公斤),舒適有透氣孔),聽覺不受影響無遮擋,冬季可加暖耳),有護頰,可加鬼麵……
然後是新式的輕便馬鞍,又分深淺兩種……
葉海講的是頭頭是道,眾人聽得是半信半疑,要不是今日葉海“大顯神威”,多半就以為是孩子異想天開的瞎鬨了。
好吧,老子把騎兵裝備上自己知道的,又能立刻改進運用的各種玩意,一股腦兒全端上來了,就看你們識不識貨了!
還是戚金先說了話,他問戚元功:“親兵隊的甲胄還沒有齊全吧?”
“剛打了百十來副頭盔,都是四明盔樣式,算是配全了。可身甲工料浩繁,工序又多,不是一個打鐵鋪能做的。倒是這種,打造起來還不算費事,也省錢。”
“這打鐵鋪是……”
戚元功解釋說:“那老板原是個老兵,姓金,我也認得,當日在營中專做打鐵修補的活計。三年前斷了餉,就自己跑了出來,用攢下的錢開了鐵鋪,沒想生意很好,發了家,現在算是個員外了。修造軍器的憑照已發給了他,也知會了衙門,不會有麻煩的。他二兒子還嚷著要投軍,說是收拾了爐子和大軍一起去立功,這老金想攔也攔不住。”
戚金微笑著說:“年輕人有乾勁,這很好。軍中正缺鐵匠,就收下他吧。”
又沉吟片刻:“既然這新甲如此低價,就照樣製作一百副,先給親兵隊配上吧。”
“是。”
“刀劍也可照式打造些,使用中較出優劣再說。其它的幾千盔甲無論如何是來不及了,到了遼東,再請求撥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