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
第二個人,就是鄒衍。
鄒衍乃是陰陽家創始人,堂堂亞聖。
東齊有管子、鄒衍兩位亞聖,哪怕周圍強國林立,也高枕無憂。
隻不過,管子封聖後,便不再現世,而鄒衍更是雲遊四方,行蹤不定,哪怕齊王也難得一見聖人。
不知今天為何,亞聖竟然公然現身,前來東齊王宮。
見到鄒衍,不光齊王,連江小白等也紛紛恭敬跪迎。
聖人之尊崇,遠超王侯將相。
鄒衍亞聖一句話,甚至能影響齊王之位。
齊王恭恭敬敬,如同侍奉先祖般將鄒衍迎上座,才躬身道“不知聖人說非也,是何用意?何以教寡人?”
鄒衍瞥了一眼江小白,淡淡道“五行相生相克,乃是我提出的,但事無絕對。有人將之奉為圭臬,卻抱殘守缺,不知天地變化,故說非也。”
鄒聖淡淡道“所謂金克木。隻是五行如此,但不可絕對化一概而論。否則我東齊麵對蒙元,每戰必敗,不如早早投降,免得百姓遭殃。”
江小白鬨了個大紅臉,尷尬地站立不安。
幾個齊王公子,卻擠眉弄眼,嘲諷太子。
“嗬嗬,我們太子,就是這樣。”
“太子大哥,你隻學了個皮毛啊?”
“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誤國誤民啊。”
“生搬硬套,被聖人駁斥了?”
被鄒聖這麼一點評,他這太子之位,都怕是坐不穩了。
齊王狠狠瞪了江小白一眼,誠懇道“當今乃多事之秋,何去何從,請聖人直言。”
鄒聖一句話,能直接影響東齊決策。
鄒衍沉聲道“我觀察天象。方才杜預在洛陽作討蒙元檄,出人意料,竟然將蒙元國運打壓到一個連我都不敢相信的地步。蒙元國運已經被天地大道壓製到最低。”
“特彆是青天有上,其道大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故知勝負之道,不在眾寡,存亡有數,無分弱強。”
“不施仁義,終遭天棄!”
“這幾句,直逼天機,直達天庭,甚至能影響到蒙元氣運,天下氣數,乃至十國沉浮。”
“被杜預這篇檄文影響,蒙元殘暴不仁,遭天地厭棄、排斥,正是對蒙元出手、用兵之時。”
齊王眼前一亮“懂了!順上而上,順勢而為。”
鄒衍點點頭,飄然而去。
他因何而來,又為何幫助杜預?
鄒衍凝望著天空的文淵閣,目光悠遠,沉聲道“荀聖啊荀聖,你當真是鐵了心,要不擇手段成真聖?連少正卯的文骨遺骸都不惜煉化?”
“如蠅逐臭,香的臭的,都要拉到身體裡?”
“天象,已然顯示出潛伏的危機。”
空中,又響起了杜預沉聲“況今天下一心,氣憤風雲,四海旗聚,誓清妖孽。東起楊州,西連巴蜀,兵甲成群,行伍相接,鼓聲動而南風起,劍氣衝而北鬥平。萬眾悲歌,氣吞山河。以此敵虜,何愁不催!”
伴隨著他杜預悲涼而慷慨的聲音,快速傳遍了天下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民眾耳中。
天象異變。
數億計的聖元十國百姓,人人眼含熱淚,慷慨悲歌,同仇敵愾,天下一心!
“殺,殺!”
“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蒙元蠻夷,欺我太甚,亡國滅種,我等不得不戰!”
“當今之計,唯戰而已。”
每個民眾、百姓都被杜預討蒙元檄中描述的蒙元罪行徹底激怒,數億兆計的民眾出離憤怒,怒發衝冠,氣憤風雲,氣衝霄漢,無數人的信念彙聚在一起,甚至改變了天象,形成了一副浩瀚壯闊、波瀾起伏的畫麵。
這就是天下一心。
這就是眾誌成城。
這就是民心所向。
“殺韃子!”
“跟蒙元人拚了!”
“我們寧可戰死,絕不坐以待斃。”
“跟隨杜解元,趕到洛陽,拚死一個夠本,拚死兩個賺一個!”
無數民眾揮舞旗幟,如同聚沙成塔、百川入海,聚水成海,四海彙聚成旗幟的海洋,發誓要清除妖孽、驅除韃虜。
若站在高空俯瞰而去,整個聖元大陸東起楊州,西連巴蜀,到處都是憤怒的民眾百姓、官府軍隊,從四麵八方不同方向,向洛陽彙聚而去。當真是兵甲成群,行伍相接。
“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