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地圖上,這些崇山峻嶺卻被標記成“小丘”。
這也代表,要翻越第一重山,要麵對的困難,比想象中還多、還大。
十國秀才被釋放在這環形山中,相互碰撞、廝殺的機會也更多。十大秀才中,杜預、項羽和韓信這麼早碰麵,就是一個明證。
好在環形山,有隘口。
“要走出這重山,有非常多的選擇,至少地圖上標注的就有東南西北四個突破方向。”
杜預摸著下巴,仔細研究:“隻是這些隘口標注著守軍?有重兵把守?這可有趣了。”
杜預隱隱感到,書山、學海,考驗讀書人的,絕非隻是才氣學識,更有領袖群倫、縱橫捭闔、掌控局麵的大能力。
因光是第一重山,書山學海就給眾人十分嚴峻、嚴厲的考驗——要破關而出,必須經過幾大重兵把守的隘口。而每一個隘口,都要經曆千難萬險。
一個人本事再大,也難以完成如此奇跡。
必須拉起團隊,收攏部下,相互配合,精誠團結,才有希望成功。
可這對讀書人的要求,實在太高。
自古文人相輕。入書山的,都是讀書人佼佼者,相當自負,加上十國征戰不休,彼此提防,國仇家恨,更難抱團。
杜預心事重重,將地圖收好,返回駐地。
項羽主動迎了上來,畢恭畢敬,此時他態度之前倨傲可謂天壤之彆。
項羽看向杜預,深深一抱拳:“先生,不知尊姓大名?可否書山同行,繼
續助我一臂之力?”
杜預麵不改色,繼續冒名頂替,報上宋佳霖大名,同時答應了項羽同行要求。
有項羽這個顯眼包,杜預如藏在落葉堆中一片樹葉,根本不顯山不露水。
項羽看杜預同意,欣喜若狂:“項羽得到先生,如魚得水,天下俊傑再強、書山學海再難,誠不足慮也。”
杜預直截了當提要求:“你回答我一個問題。你到底想撈一把就走,還是要直達三山,走得更遠?”
項羽略一思索,沉聲道:“自然是後者。項羽心懷天下,圖謀長遠,豈是區區文寶便滿足的狗苟蠅營之輩?”
杜預乾脆道:“若你想要走得更遠,就必須凡事聽我的。”
項羽已經體會過謀主“宋佳霖”的國士無雙,誠心誠意抱拳道:“先生金玉良言,項羽言必聽,計必從,絕無二話。”
杜預淡淡道:“好,第一件事,你要把所有掠奪的寶物,還給這些跟隨你的秀才,並建立重賞重罰機製,將他們徹底組織起來。須知眼前利益,隻是蠅頭小利,越往後,利益越大,文寶越強。”
項羽略一沉思,毫不猶豫按照杜預說的,將掠奪的文寶重賞眾秀才:“各位,之前多有得罪。你們替我打仗,贏了那韓信,也多有死傷。若想要離去,請自便。”
他原本害怕秀才們都會作鳥獸散,棄他而去。
想不到,看到他如此英雄無敵,又仗義疏財,重賞自己,除一小部分秀才
離去,大部分人竟然堅定願意留在項羽身邊。
特彆楚、吳、越等國江東子弟,被重賞之後更加死心塌地,被項羽天降神跡霸王出世、擊敗兵仙的驚人之舉折服,加上謀主杜預的輔佐,竟然都願意繼續跟隨西楚霸王探索書山。
這就是幕強心態。
強者,天生就有讓人仰慕的資格。
項羽+杜預,已足夠令人信服。
營地中,秀才們歡騰一片。
散儘文寶,收攬人心後,項羽又看向杜預:“請宋先生謀劃,下一步該如何?”
杜預認真道:“你既然學了萬人敵之術,那就要用出手段來,將他們編組成一隻真正令行禁止軍隊。誰人先鋒,誰人殿後,誰人斥候,誰人護衛,都要有嚴格章法。”
項羽言聽計從,將秀才們聚集起來,約法三章:一是除非必死絕境,不可潰逃返回。二是共同目標通過三山,直達學海。三是取得寶物,各有份額。
同時,根據每人文宮屬性和所長,進行重新編組,嚴明紀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將軍法嚴懲。
西楚霸王一番整肅後,整個秀才隊伍雖還比不上真正的軍隊,但已令行禁止、初見章法。
杜預獨自研究地圖後,確定了突圍方向為書山東部。
選定此地突圍,不光因距離最近,更因盛選懷在地圖特意標注,沿途有一處可能的寶山,隱藏在一大瀑布之後。
相比之下,走此條線,更容易取得文寶。
隊伍稍作修整,便向東
方前進。
行進了足足一天一夜,翻越數百裡。
一路上,這支隊伍遇到不少文獸,在項羽、杜預指揮下,都快速擊殺,沒有遇到任何波瀾。
反而沿途收割了不少珍貴的文寶材料。
書山不愧是文人的聖地,在外界稀缺罕見、價值連城之物,在此地卻司空見慣,路邊野花野草,都有可能是某種珍貴的草藥,煉製文丹必需之物。
殺死的文獸,也被項羽派人抽筋剝皮,分門彆類,捆紮完好。這些文獸材料也能帶回去,充當文珍、文寶、文丹材料。
杜預心無旁騖,專心觀察,認真對沿途所見所及風景進行繪圖。
這次書山之行,經曆彌足珍貴為下次打下基礎。
他繪圖手法,用的是現代的軍事繪圖技術。
項羽在一旁,實在忍不住問道:“宋先生,你這些彎彎曲曲的線,到底何物啊?為何與我看到的軍事地圖,截然不同?”
杜預淡淡道:“這是等高線。”
項羽:“???”
杜預將等高線的基本原理講了講,項羽驚為天人,久久不語。
他拱手道:“宋先生學究天人,令項羽佩服。”
杜預想起屈原委托,心中一動,點化道:“你這萬人敵之兵法,也頗有造詣。可惜,棋差一招,不如韓信。”
項羽頗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