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好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宋朝廷在臨安、江南大建佛寺。據《南史》都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這裡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更是實數,是杜預代表廣大勞動人民,對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祈求長生不老的南朝皇帝們憤怒的控訴!
要知道,每一座佛寺,都要有大雄寶殿、鐘樓鼓樓、亭台樓閣、浮屠寶塔,都要消耗大量的民脂民膏、百姓血汗,都要大興土木、征伐勞役,讓老百姓流血流汗又流淚、流離失所、怨聲載道。
光是臨安這一座城池,就有足足四百八十座宏偉的佛寺!廟
宇!
這要消耗多少民脂民膏、又要造成多少妻離子散?
每一座寺廟,建立之後,又要多少香火供養?多少人出家?多少供養之人?多少家庭為之獻出真金白銀?
每一座寺院,都需要占據大量的良田、作為供養田,占據大量的民力維護建設,占據大量男性出家為僧。
每一座寺院,都是重重壓在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還是一座不斷吸血的大山。
而如今,杜預作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等於無形中狠狠抽在朝廷與佛門臉上的大巴掌,抽的朝廷和佛門臉上無光!
杜預直接譏諷南宋皇帝佞佛,妄圖長生不老,將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佛門之上,導致佛教惡性膨脹,治國乏術,佛道誤國,大興土木,濫修佛寺,隻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
“混賬,此人刁民,竟然敢誹謗佛門,謗議朝廷!”
法海勃然大怒,深深懊悔自己小覷杜預破壞力,給了杜預施展才學、借古諷今,將譏諷詩題寫在山門上的機會。
“快拿下,將此人拿下!”
黃守正也氣得麵容發紫,憋得通紅,氣急敗壞怒吼道。
這裡可是臨安,南宋朝廷所在地。
杜預作的詩,又達到了鳴州境界,周圍數個州都聽得清清楚楚,振聾發聵,難保不會落入南宋皇帝趙構的耳中。
如果被趙構聽到,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寫詩,大罵趙構昏庸、治國無能、佞佛
求長生,隻怕皇帝會氣得發瘋,拿他這臨安知府出氣。
當務之急,是趕快將杜預拿下,彆讓他再作詩了。
金山寺中,人人都替杜預捏把汗,紛紛勸說。
“秀才啊,快跑吧。”
“你還真敢說啊?大宋皇帝佞佛,大興土木,建造佛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你竟然敢嘲諷他?”
“還不快跑?跑慢了可要被殺的。”
“唉,孩子,你是敢於仗義執言的人啊。不過這年頭,說多了可是要掉腦袋的。無論朝廷還是佛門都不會放過你。”
徐士林看著如狼似虎,撲上來的武僧和衙役,急忙對杜預道:“杜兄,快走!”
杜預卻淡淡一笑,傲然道:“天下之事,天下人管的!這大宋如此倒行逆施,我不信,這世界沒有規矩。”
“規矩?”
法海仰天長嘯,仿佛杜預說了天大笑話,笑得山林震動、金山寺光芒搖曳。
他笑了半晌,終於收斂笑容,冷冷道:“小賊,我不知道你從哪裡來的膽量和自信,竟然敢闖我金山寺,還敢在我寺廟山門題什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種反佛詩?本座今日讓你知道知道,佛門除魔金剛,是何等逆天力量?”
他一躍而起,鷹隼般向杜預撲來。
人沒到,鷹爪功先至!
一股剛猛無儔惡風,向杜預鋪麵而來。
眼看杜預就要被法海掐死,突然,遠處傳來了陣陣驚呼聲。
法海情不自禁,抬頭看向遠處。
這一看
,他驚呆了。
因杜預寫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已然化作十四道金龍,分彆撲向了臨安城中遍布大街小巷的大小寺院!
這些寺院,或者在名山大川,或者在江邊山頂,或者在鬨市之中,莫不金碧輝煌、香火鼎盛、人流如織,到處都是虔誠跪拜、慷慨捐獻自己血汗錢的善男信女。
小小臨安城,五百多座寺院,煙雨江南,多少樓台,不能為平民百姓遮風避雨,卻用來給泥塑木雕作為神殿,裝飾之用。
突然,金龍淩空劈下,轟碎了一座座寺院、佛塔!
隻聽得山崩地裂、佛塔倒塌、信徒驚呼之聲,此起彼伏。
一座足足十八層的雄偉佛塔,高高矗立在臨安的西湖旁。這座佛塔身上塗滿了金漆,哪怕在煙雨中也熠熠生輝,猶如靈山傳說中的極樂寶塔。
轟。
杜預書寫的一個字,猶如一道金龍轟然砸中寶塔。
金碧輝煌的寶塔,隨即轟然倒塌。
不可一世、富麗堂皇的浮屠塔,土崩瓦解,玉山傾倒。
如此情形,出現在臨安各處。
杜預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猶如飛火流星,重重砸在諸多大殿、寶塔、佛院上,浩然正氣、才氣光芒將這些佛塔寺院之上的佛光狠狠驅散···
然後,失去佛光籠罩的佛塔、寺院、大殿、樓閣,便快速黯淡下去,剛剛建成的佛塔,卻猶如年久失修、百年腐朽,被一瞬間吹過摧枯拉朽般
轟然倒塌···
寺院、佛塔的僧人、香客、善男、信女,看地瞠目結舌,猶如末日降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