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家,不需要買良田,因為書中自有千鐘粟?”
“隻要讀書好,再也不用愁吃飽飯。”
“杜解元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家徒四壁的寒門學子,變成如今名震天下的大學子,全靠知識和讀書逆天改命。”
滁州大街小巷,都回蕩著杜預的【勸學詩】。
聽著杜預作詩,一個士族讀書人冷哼一聲,不服氣道:“粗鄙!讀書隻為吃飽飯嗎?”
溫山反駁道:“跟這些沒讀過書的下裡巴人,你隻陽春白雪,如何能勸得動?當然要說他們能聽懂的話。”
文淵閣,荀聖略略點頭:“這句話,雖然通俗易懂,卻對普通百信吸引力極大。過去我們文淵閣,雖然積極勸學,但曲高和寡,陽春白雪,老百姓聽不懂,杜預卻能另辟蹊徑,讓百姓都聽得懂,這才是真本事。”
司馬相如等半聖、大學士也紛紛點頭。
杜預詩,接地氣,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黃發垂髫,都聽得懂、這就很了不起。
杜預又踱了一步,一指城南貧困的貧民窟,悠然道:“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
屋。”
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書中就有黃金打造的房子。
跟隨杜預的木蘭,驚喜看到她原本城南貧民窟,父老鄉親還住在低矮沒窗戶、又潮濕又陰冷的半地下泥巴房裡,突然一道驚人的詩書才氣閃過,出現了一大片金燦燦的黃金屋子!
青磚大瓦、房屋寬敞、窗明幾淨、雕梁畫棟,甚至在房瓦上還使用了珍貴的金色琉璃瓦!
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金燦燦的光芒,猶如黃金建造的屋子。
這住宿條件比起過去,簡直天翻地覆、鳥銃換炮,不可同日而語。
“嘩···”
滁州百姓,一片寂靜!
隨即,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
特彆是貧困的底層百姓、貧民窟的百姓。
他們之所以不讓孩子讀書,之所以說讀書無用,還不是因為條件所限?沒有錢,沒有房,沒糧食,怎麼供孩子讀書?
大道理,誰都懂。
可具體的困難,誰解決?
就算給底層百姓嘴皮子磨破,講一萬句大道理,不如給他們發一兩銀子,建一座房子,送一百斤大米來的有用!
杜預的【勸學詩】就非常接地氣了。
他直接從底層民生問題,開始解決。
你不讓孩子上學,因為沒有吃的?
好,我給你演示,並送給你們千鐘粟,讓你們看到讀書才氣能變出吃的,知識能直接轉化為無窮無儘的糧食。
你們不供孩子讀書,因為沒屋子住?
好,我直接給你演示,建造大批黃
金屋,讓你看到讀書讀到深處,便可憑空造出黃金屋啦。
貧民窟百姓興奮欲狂,衝入那一排排高大明亮、堅固溫暖的黃金屋中,孩子們不用大人催促,便興奮坐在窗戶前,窗明幾淨的書桌上,拿出杜預編纂的三字經,搖頭晃腦,黃金屋中傳來朗朗書聲···
他們的父母,卻站在黃金屋中,感慨萬千。
“原來,讀書這麼有用?”
“我們奔走半生,隻為頭上一瓦遮天,地下一席之地,沒想到讓孩子讀書就是最好的出路。”
“我過去鼠目寸光,隻曉得讓娃去放牛放羊。原來讀書就是通天捷徑。”
“我等底層人要逆天改命,唯有讀書!”
“杜解元勸人向學,良苦用心,深深體會到了。”
滁州城,人人稱讚,家家戶戶,無論大人孩子看向書本的目光都熱切無比。
荀聖笑容更燦爛:“千鐘粟、黃金屋。好,好,好。替讀書人家解決具體困難,勝過陳詞濫調一籮筐。”
半聖、大學士們紛紛點頭,感慨。
杜預確實很懂底層百姓的心,更明白該如何刺激百姓向學之心。他們最關心的,無非是吃飽、住好。
那杜預就現身說法,告訴他們讀書就能帶來這些實際利益。
第二句說完,已然詩成鳴三州。周圍數個州郡,人人都看到了杜預做【勸學詩】,千鐘粟、黃金屋從書本中隨之而出的盛況,不分士農工商,各個激動萬分。
“越是底層,越要努力讀書啊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