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峰巒如聚,黃河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更是將潼關地形之險惡、險要寫得淋漓儘致。
嚴莊笑不出來了。
整個大唐、長安百姓,翹首以盼,如久旱盼甘霖,落水盼救木。
叛逆和唐軍的目光,身不由己,被杜預詩詞吸引到了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
正在長安城門處,橫刀立馬、怒目而視、睥睨叛軍的田洪鳳,倒吸一口冷氣,嘴角微微翹起驕傲弧度。
“小子,又有進益啊?”
“隻是區區三句,就詩成鳴州?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如何好氣派?”
杜預隻用了區區三句,寫途經潼關看到的是的景象,描寫潼關壯景,已然生動形象、氣吞山河。
田洪鳳身邊,一位大唐翰林倒吸冷氣:“這第一句,就寫出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個“聚”字呈現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山本靜止,“如聚”化靜為動,表現峰巒眾多和動感。”
另一武將讚歎道:“波濤如怒,寫怒濤洶湧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人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無生命,而“如怒”則賦予黃河情感和意誌,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湧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叛軍肆虐、山河破碎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大唐不愧是詩詞大唐,人均詩人,各個能品詩、吟詩、懂詩。哪怕是武將,也能輕易品出杜預這首【山坡羊】絕妙處。
連大殿之上,太後王姪也欣然道:“山河表裡潼關路寫潼關位於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天下雄關、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嚴莊被杜預詩詞氣息震懾,愕然沉默片刻,隨即強顏歡笑:“杜預,說你是詩仙,你還真以為自己是神仙?遇到難處就作詩?這麼區區一首詩,能攻破潼關嗎?”
他身後的妖蠻將軍,也紛紛捧腹狂笑。
“早就聽說,大唐有個詩仙杜預,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這書生讀書讀傻了吧?在大軍陣前還要吟詩作賦?”
“你們不知道吧?杜預號稱嘴炮無敵,詩詞殺人,才氣破軍。”
“我倒要見識見識,這白麵書生怎麼個詩詞殺人法?”
王異以鄙夷之色,睥睨潼關眾人,嘴角俏皮微翹。
“蠻夷就是蠻夷。”
“他們還不知道,詩書才氣的力量,更不知道杜預的詩書才氣,與其他人威力完全不同,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倒是在長安城下,安祿山、黃巢對視一眼,麵色憤怒,暴跳如雷。
特彆屢次吃杜預大虧的安祿山,更是出離憤怒。
“嚴莊這蠢貨,竟然讓杜預安然作詩?”
“他難道不知道,杜預詩詞連我都扛不住?”
一想到杜預作【破陣子】,那“醉裡挑燈看劍”,那“弓如霹靂弦驚”,萬軍從中,直取自己首級,帶來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安祿山就發自內心深處,不由地恐懼戰栗。
杜預凝望長安,目光悲戚,沉聲道:“望西都,意躊躇。”
大唐三都,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陪都金陵。
杜預感慨的,是強大一時的大唐王朝,竟然在安史之亂中慘遭重創,連西都長安都遭受烽火狼煙,慘遭破壞。
長安,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唐國都,曆代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
可如今,長安卻變成了一片廢墟、一抔黃土?豈不令人唏噓?令人感慨?
大唐民眾、長安百姓,表情落寞。
“是啊,想我大唐,昔日巨唐盛世何等強大?怎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太宗在位時,我大唐雖然處於四戰之地,卻王師四出,天降雄師,屢屢攻打周圍各國,威震天下,無不戰栗。如今連國都都保不住了。”
“昔日巨唐,淪為魚肉,國都長安,就要淪陷。這難道不是帝王的過錯嗎?”
“好一句望西都,意躊躇,引我潸然淚下。”
妖蠻看到杜預的神情,反而更加得意、猖狂,捧腹狂笑。
“哈哈,看他那神情?”
“小子,你趕快滾回家去,找個地方藏起來吧。這戰場可不是你這等小白臉該來地方。”
“躊躇?再發愁又有什麼用?你大唐已經沒救了!連國都都要被攻破了。”
“戰爭是我妖蠻特長,你人族就乖乖認命,做個兩腳羊奴隸不好嗎?”
嚴莊搖頭晃腦,極其得意。
“杜預,我念你是個讀書人,還有幾分才名。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你何不改弦更張,投靠我主安祿山?我主雖然敗在你手,對你卻頗為欣賞,隻要你肯投降,一定能高官厚祿,豈不比你在大唐苦逼考科舉,富貴來的快?”
杜預卻淡淡一笑。
之前的蓄勢,都是為了接下來一句,驚天動地的大動作。
一指嚴莊腳下潼關,斷喝一聲道:“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文淵閣洪鐘大呂道:“此句,詩成鎮國。”
大唐國土,八十一州,億兆百姓,隻聽得一聲驚天動地、振聾發聵、山崩地裂的巨響。
仿佛平地一聲雷,整個世界都陷入了地動山搖的強烈震撼中。
大唐百姓驚慌失措。連正在圍攻長安的叛軍,都陷入了莫名恐慌。
“地,地震了?”
“怎麼會地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