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少年天子!
崖山的位置在廣東江門市南邊大概五十裡的地方,這邊有一個湖由此出海,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島,而在這個小島上,則是駐紮著南宋最後的三十萬民眾,其中士兵20萬左右,還有十多萬的百姓,都是不想在元朝的威勢下選擇跟著南宋來到崖山。
其中能工巧匠不少。
就在趙昺早朝結束之後,立即帶領所有的士兵上島,開始在島上積極基建,因為趙昺知道,很快忽必烈的第二次攻擊就要來了,而在此之前,趙昺要在崖山之上,建立一個大型的防禦係統。
水泥製作法這個時候派上了用處,水泥的製作十分的簡單,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它就是水泥,好在崖山雖然清苦,但是石灰與火山灰還是有的,所以水泥被大量製造,開始了瘋狂的基建。
趙昺現在要在進攻崖山唯一一條道路上建造一個棱堡圍牆,何為棱堡,其實棱堡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麵(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這樣就可以大幅度殺傷敵人,除了棱堡為第一道防線,趙昺還準備了第二道防線,那就是邛籠,邛籠內部大概可以分三部分,下部主要是用來圈養牛羊豬等牲畜,中部住人,屯放農作物等物資,最上部則是用來盛放武器,也用來放哨和作戰。
每當發現敵人時,人們就在頂層點燃烽火,互相通知。各邛籠與關卡、要塞以及民居碉房,構成了相當完善的防禦體係。
而且邛籠堅固,就算是你將火炮給拖過來,也轟不毀邛籠。
在加上有水泥的加持,趙昺的兩道防線可以說絕對是無懈可擊,而且這兩道防線,更確切的來說,更是兩道攻擊路線,隻要修建完成,那麼絕對會讓元軍驚喜不已。
“這這陛下真的是天資聰慧,這棱堡和邛籠簡直就是巧奪天工,再加上水泥如此神奇之物,我們一定可以擋住元軍。”張世傑和陸秀夫看著趙昺所繪的棱堡和邛籠眼中露出了驚喜之色,因為這兩人雖然是文人,但是卻對軍事還是有那麼一點的了解。
所以兩人知道趙昺所繪的棱堡和邛籠價值有多高。
看著驚喜的二人,趙昺點頭道“修建棱堡和邛籠的事情,就勞煩陸相,務必要在半月之內將那個棱堡和邛籠都修建好,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是陛下老臣一定竭儘所能完成任務。”
看著陸秀夫應下,跟著趙昺繼續道“太傅,後麵就是你的事情了,第一二十萬士兵和十多萬的百姓,去留自願,不過,必須要在五天之內離開,如果五天之內不離開,就不再允許離開。
第二,戰船分成五隊,第一隊守住崖山海口,第二隊前往海南與本朝在海南奮戰的朝臣接頭,第三隊運轉糧草,第四隊剿滅海盜,第五隊尋找海島。
特彆是第五隊尤為重要,崖山雖好,但是卻資源匱乏,我們要早點找到適合居住的大島嶼,才能在上麵,休養生息。
最後就是士兵的淘汰,二十萬的士兵太多了,我們此時要的兵是貴精不貴多,五萬海軍,五萬陸軍,這樣就夠了,其他被淘汰下來的士兵,我們編成農兵,去開發海島,半農半兵,太傅,這些也要快辦。”
“遵旨,請陛下放心,我定立即完成。”
說完,陸秀夫和張世傑立即離開趙昺的帳篷,看著兩人找到主心骨的模樣,趙昺微微的歎息了一聲,這就是文官的通病,不能獨擋一麵,忠心,氣節都有,但是卻缺乏進攻,所以陸秀夫和張世傑不夠出色,如果在盛世,他們一定可以成為皇帝的好幫手,但是在亂世,缺少了主心骨的他們,唯一的下場就是死。
微微歎息了一口,趙昺走出帳篷,看著帳篷外,一直跟著自己不離不棄的南宋百姓,趙昺暗暗發誓一定要給這些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
“你說什麼我們的軍隊全軍覆沒?”
忽必烈元朝開國皇帝,一位很有魄力的皇帝,如果趙昺不重生的話,此時的忽必烈接到的戰報就應該是他消滅了南宋,完成了元朝的大統。
可惜呀,趙昺這位帶著遊戲bug的家夥出現了,他的十二萬元軍遺憾的全軍覆沒。
“是的陛下,昨晚天降流星,將我元朝十二元軍,炙烤殆儘,南宋不戰而勝,陛下此乃天意,宋不可滅呀。”
“哼天意,朕才是天意,那個小娃娃皇帝算什麼天意,我們大元的士兵是戰無不勝的,即使那是天意,好十二萬不夠,朕就再次發兵二十萬,朕從來不信天意,這次定要一舉掃平南宋。”
忽必烈說完,元朝群臣下跪,大呼萬歲。
跟著二十萬精銳元兵開始調往崖山,準備給崖山的南宋流亡朝廷最後一擊,而此時我們的趙昺,也在等著這群元兵的到來。
崖山之上的基建開始了,而讓所有的百姓驚駭的是,趙昺居然也參與在基建之中,陸秀夫和張世傑曾帶著文武百官跪求趙昺不要參加勞動。
但是卻被趙昺給拒絕了,趙昺站在空地上,看著跪倒在地的文武百官和士兵百姓們道“朕雖為天子,但是天子並不是天人之子,天子乃是天下人之子。
我大宋經曆數百年,現在已經搖搖欲墜,這都是我趙家之過,但是此地百姓依舊對我趙家不離不棄,朕甚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