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商的掛牌價,水漲船高,立刻變成了一百三十文一鬥。
楊忠有些惋惜的搖搖頭,果然是吃人嘴短啊。
少爺去吃了張子京的一頓飯,就這樣輕易地把糧食給賣了,一天就少賺了一萬多兩銀子。
可是沈不易有自己的考慮,五千兩變成了接近五萬兩,再扣除贖回房契的花費,手裡還有四萬五千多兩銀子,這些錢,足夠自己大展拳腳了。
更何況,根據自己在東市看到的情況,皇上對於物價還是相當重視的,專門設有平準署,所以,高糧價隻是暫時的,見好就收,落袋為安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處理掉了糧食,自己沒了後顧之憂,下一步,就該再去長安了。
皇上張榜招賢,給了自己一次絕佳的機會。
而這次機會的成敗,就在姚家父子身上。
不僅僅是沈不易看到了機會。
整個長安城裡,一片沸騰。
眾多的王公貴族,達官顯貴,以及兩市一百零八坊的百姓們,都仿佛看到了一條升官發財的金光大道。
誰能想出治蝗災的辦法啊,就意味著可以平步青雲。
這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無異於致命的吸引力。
街頭巷尾,坊裡鄰間,開口閉口,談的都是蝗災。
丞相府姚崇家中,也不例外。
皇上沒有和任何一個人商量,直接讓紫微令劉乾發了榜文,很顯然,這是皇上的態度,說明上次自己的緩圖之的方法,實際上算是延誤時機。
所以,自己在皇上麵前的印象分,恐怕要減少一些了。
而這次張榜,又讓他看到了一次絕佳的機會,倘若自己的三個兒子,能夠想出治蝗災的妙招,這可是捷徑中的捷徑啊。
尤其是老三姚奕,根本就不需要再參加秋季的金殿禦考了。
可是,姚奕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足足呆了一天,卻想不出任何的方法。
對於很多他這樣的富家子弟來說,連真正的蝗蟲都未曾見過,你讓他們去想治蝗災的辦法,簡直是逼著貓吃蔥一般。
就在他心煩氣躁之時,有人來報,說外麵有人求見。”
“不見,都什麼時候了,我哪裡有心情會客。”
姚奕不耐煩的揮了揮手。
站在一旁的周文也忍不住搖搖頭真是來得不是時候。
“公子,我去幫您把沈公子回了吧。”
來報信的家奴,接著說道“公子,來人說,他叫沈不易,想和您談一談如何治蝗災。”
沈不易!治蝗!姚奕登時換了副模樣,臉上露出了一絲喜色。
“你個狗奴才,說話吞吞吐吐,差點壞了我的大事。”
撒腿往外就跑。
後麵周文,無奈的搖搖頭。
“公子,穩重,穩重啊。”
沈不易隨著姚奕回到書房,倒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了下來。
“沈大哥,剛才你說,有治蝗之法,可否說來聽聽。”
雖然臉上掛著笑容,可是沈不易的心裡,對這位姚公子的印象,卻減了不少分,不穩重,太毛躁,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