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月二十八。
晴。
太陽刺眼,照在人身上,一股說不出的暖意。
幾輛馬車,急匆匆的進了長安城。
琅琊國的信使到了。
這一次,他們派出的,正是老丞相左豪。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情況緊急,絕不會老丞相親自出馬。
而玄宗皇帝李隆基,也在太極宮,太極殿,非常隆重的接見了左豪。
雙方的議題隻有一個,玄宗皇帝要接受左豪代表琅琊王康特遞上來的國書,這,或許是最後一次,用國書二字了,以後,琅琊國,不,琅琊郡送來的消息,隻能稱之為奏報了。
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左豪捧著國書,恭恭敬敬的走上前,躬身說道“左豪受琅琊國國王康特委派,向大唐國皇帝呈現國書,我琅琊國願意從此歸順大唐,生生世世,永不背棄。”
說完,雙手把國書高舉過頭。
看到這一幕,最高興的莫過於宋璟了。
在青州府邊上,有這樣一個彈丸小國,對任何一個有追求,想有一番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如噎在喉,有點難受的感覺。
所以,現在琅琊國能夠主動提出來歸順,這樣一項意義重大的事件,出現在自己的任期內,這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是好事。
玄宗皇帝李隆基,看著高力士轉呈過來的國書,心裡高興,臉上更是喜不自禁。
“好,很好,左愛卿,朕會嘉獎你的。”
很快,長安城震驚。
琅琊國,居然主動歸順了大唐。
消息以各種渠道,迅速傳向了四麵八方。
契丹國。
可汗完顏平,看到傳來的情報,嚇得酒杯差點掉地上。
這,怎麼可能。
好端端的一個國家,怎麼說歸順就歸順了。
“國王陛下,哪裡是主動歸順,很明顯是他李氏硬逼的,據我所知,唐王的軍隊,在琅琊國至少已經呆了半年之久。”
大將軍耶律亮,氣憤填膺。
“陛下說的極是,他唐王朝占據琅琊國,恐怕是早有預謀之事。”
完顏平捏著酒杯,沉思了半晌。
“去給吐蕃,吐穀渾等國傳個消息,定個日子,一起發兵,進攻唐王朝。”
“陛下,我們這樣,是不是有點,”耶律亮話說一半,又停了下來。
“是不是力量對比有點懸殊啊。”
完顏平搖搖頭“若是單打獨鬥,我們自不是唐軍的對手,可是正所謂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如果我們幾個國家一起上,那結果可就不同了。”
。
。
。
。
。
。
此時,琅琊國,大爪窪。
易初采取蠶食策略,十幾天的時間,已經攻下了五座城池。
這驕人的戰績,讓他有點得意忘形。
今天,幾乎又是兵不血刃的攻下了萊城。
還沒到晌午,易初再次大擺筵席,熱烈慶祝。
韓春和烏青,又坐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