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長青拉了一下位於床頭的燈繩,懸在書桌上方的小燈泡亮了起來,昏黃的光線落下來,映照出了躺在桌上的幾張紙上的字跡,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些內容。
“你不努力,就彆怪世界殘酷,除了自己,誰也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不要羨慕彆人的成功,那是犧牲了安逸換來的;不要羨慕彆人的才華,那是默默的努力換來的;不要羨慕彆人的成熟,那是經曆與滄桑換來的……”
“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孤獨的時光。”
“越孤獨,越自由,越努力,越幸運。”
沈長青坐下來,看著寫得滿滿的幾頁紙,躊躇滿誌“是時候開啟我的賺錢之路了……”
桌上擺著的,是他昨天熬夜的產物——三篇千字左右的心靈雞湯勵誌文。
前世的自己,雖然混得不怎麼樣,但由於從事過幾年的自媒體行業,經營過幾個粉絲量不小的雞湯文公眾號,所以平時沒少看什麼勵誌類、治愈類、學習提升類、還有成功學方麵的書,也撰寫過一些閱讀量10+的爆文。
三篇文章,對他而言,不過是小試牛刀,簡簡單單的事情。
重活一世,身無長技,除此之外他想不到什麼其他快速且低成本地賺到第一桶金的辦法。
對此,他頗有信心。
即便在二十多年後,很多人都明白雞湯文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卻還是忍不住在那些文字中尋找一絲力量和慰藉。
更何況在這個相對淳樸,沒有經過網絡信息時代轟炸的時代?
文章要賺錢,就要投稿。
沈長青拿起桌子左上角的幾份報紙——“長寧日報”、“長寧晚報”、“長寧教育報”。
順陽縣所屬長寧市,而這三份報紙,便是長寧市發行量最大的三份報紙。
沈長青的稿子,便是準備寄往這三家報社的。
沈長青沒有選擇那些國內發行量很大的知名報刊。
首先沈長青並不確定自己的文章可以和那些國內頂尖的文字工作者一較高下。其次還要考慮時間因素,稿件的郵寄時間、報刊的發行周期、稿費結算周期等等,這些都難以滿足沈長青賺快錢的需求。
而這三份報紙,除了長寧教育報每周發行一次之外,長寧日報和長寧晚報都是每日發行,且稿費的結算速度很快,鎮上初中裡的一位老師的文章就曾登在了長寧晚報上,從稿件寄出到收到稿費,也就一周左右的時間。
“今天再寫三篇,明天去鎮上,每家報社寄兩篇稿子!”
沈長青拿起紙筆,埋頭寫了起來,直到淩晨一點,將三篇稿件檢查修改了幾遍的他才沉沉睡下。
一覺睡到大天亮,母親和姐姐已經吃過早飯,下地乾活了。
鍋裡有給他留下的稀粥和饅頭,沈長青簡單吃了幾口,將六份稿件裝進一個軍綠色的破舊挎包裡,騎上了父親那輛哐啷作響的二八大杠,出了家門。
“沈長青!”
剛騎出去沒多遠,沈長青聽到有一道清脆的聲音在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