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幾個,要不,咱們以後也搞個自行車騎1騎吧!這江城這麼大,不看不知道,1看嚇1跳啊!”
陳學海聽取了建國的意見,點頭稱讚。
“嗯,不錯!我看行!彆看咱建國平常馬馬虎虎的,這個提議倒是蠻符合現在這個情況的!”
許大山沒有做聲,隻是看了1眼眼前熟悉的同學們,又忘了1眼穿梭在林蔭大道上的自行車隊,心中暗自有了不1樣的想法。
停留了1會,大夥便繼續往西前行。不遠處有1個小亭子,610宿舍4人和其他幾個小男生互相依偎著躺在涼椅上休息了1會。
土豪朋友們買來了水果小食,大家1邊談論自己的趣事1邊暢想著未來。
楊建國又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向天發問,“你們說大學為什麼這麼大呢?讀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許大山想了1會準備回答,卻又覺得目前來說這些個問題實在太深奧了,沒必要1時半會就要個準確答案。
畢竟他們現在已經是光明正大的大學生了,不在會拘泥於高中時的刻板教育。
大學之大?1個多麼龐大的話題。許大山想起開學第1天自己在係會上背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當初雖然1字不漏的背出來,臉不紅心不跳,確實並沒理解的透徹。
如今想想,這大學之道。按古人的話來講就是3重境界:學習知識,明白道理;體驗生活,獲得感悟;追求理想,達到完美。
可是這學海無涯,知識是學的完的嗎?
這人生寬廣,道理是悟的透的嗎?
這生活千姿百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際遇與挑戰,所謂的追求無法就是尋找1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已。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如今條條大路通南科,每1個路口都有無數的人在觀望與等待。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追求到完美呢?
許大山小聲的在心裡嘀咕著,思索著。楊建國的問題越來越多,許大山自詡那才高8鬥的見識也變得有些書到用時方恨少了。
他突然1聲驚呼,仰天長嘯。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書裡的知識是無限的,路上的風景也是無儘的。大學之道如今就在於行走,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走到哪,學問就在哪裡!走到哪,人生就在哪裡!加油吧!進擊的巨人們!”
室友們尷尬的笑了笑,對於許大山的任何奇言怪語,他們早就習慣了。
楊建國也是學得快,立刻起身回應道,“那就走吧!少年們,讓我們繼續乘風破浪吧!”
穿過喻家山來到81路,眺望遠處的東湖,巨人們的後背上自由之翼的圖標隨風搖曳。
不久就到了光穀大橋,接著就看到了武大,原定的路走著走著也走亂了,也許是記不清了吧,也許是為了迎接和適應這未知的大學生活吧。
在那個陽光明媚,天朗氣清的日子裡,進擊的巨人們在國立南大的牌匾前拍了1組攜手飛天的照片,至今許大山都還保留著,那時的青春,無憂無慮的笑容,同步的節奏多麼和諧。
也正是這次高校行大家開始無話不談。不停地拍照留戀,1路的歡歌笑語。
特團行裡楊建國最後1句:“還記得那天朝陽下的奔跑嗎?沒錯那就是我們流逝的青春啊。”
可以說這句話已經超越了許大山所有發表在校刊上的詩歌散文,成為了工管專業的名人名言。
到了中午時分,大家走出校園,不約而同的來到東穀步行街,40個同學4人1組,各小組十分默契的坐在步行街的天階上,1排挨著1排,1樣的服裝,1樣的青春與笑容,1樣的夢想與希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