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昨夜又東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這無地自容的處境讓許大山陷入了深深地回憶之中。
眼神變得虛無縹緲,隻是腦海中那首揮之不去的老狼的歌開始縈繞在耳際。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看了你的日記?誰把你的長發盤起?
誰給你做的嫁衣……”
……
時間1下子又回到1年前。
那是1992年的秋季。
桃源縣的天空大雨紛飛,空氣仿佛都要結冰。
縣裡最大的複讀高中——南城學校在這1年裡招收了5千多名來自桃源縣及周邊縣鎮的複讀生。
這裡在十年前和5年前分彆走出過1位省文科狀元,1位省理科狀元。
因此學校在附近多多少少還是有1些名氣的。
與普通高中的錄取標準不同,這所學校按照往屆高考分數來區彆招收。
簡單來說就是分數越高,交的學費就越少;分數越低,交的學費就越多。
但有1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所有學生必須在本科線起步。畢業後學校也會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和錄取批次,進行相對應的現金獎勵。
說白了,這裡就是1所包容而又龐大的“高考機器”。
這裡也是整個桃源縣城占地麵積最大,環境最優雅,師資力量也最雄厚的高級中學。
幾乎每1位代課老師身上都掛著“學科帶頭人物”,“市優秀教師”……等等名譽。
而許大山和陳歡還有那位劉思思都是今天被招錄的1員。
許大山的學習成績因為打小就偏科,所以算是這所學校最為墊底的1位了。
可是除了“英語”這門課以外,許大山其他5門課幾乎都是全校數1數2的有力競爭者。
這略顯荒謬卻又真實客觀存在的現象其實並不在少數。
很多人都自詡才華橫溢,許多問題和專業知識都是1副出口成章,高談闊論,大有所為的樣子。
女生的數學,男生的英語幾乎成了高考中1道難以逾越的溝壑。
許大山有幸和陳歡同學成為了13班的同桌。
相比於其他學校,這所高中其實並沒有過多的同窗之誼。
因為所有人都是為了再戰高考這1目標而明確複讀的。
許大山在這個班裡似乎是1個另類。由於離學校近,再加上許大山在之前高中的“早戀風波”事件,他似乎極其厭倦高3的生活。
可是第1年高考的掉檔,讓他沒有彆的選擇。想要進入大學,他必須重新再考1次。
這裡的每1個同學,幾乎都是整天埋頭學習,要麼做題,要麼做題,要麼做題!
什麼“5年高考,3年模擬”,什麼“黃岡密卷”,什麼“高考真題”……
隻要是你能想到的有關於高考的1切知識點,便沒有人會遺漏。
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大部分學生都是整日在課桌前自主的學習。偶爾會與1些所謂的“高手”談論1下真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