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帶文豪!
大相國寺每月要舉行五次萬姓交易大會。
其中兩次是定期在初一、十五,另外三次則看情況,多數情況下,會在初二、十六也舉行,畢竟隻熱鬨一天大家不儘興。
有時候出了爆款商品,甚至會連續舉辦三天。
這次,似乎就有爆款商品,來大相國寺逛街的百姓絡繹不絕,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白糖,這款全新的商品。
不同於汝南王拿到白酒秘方後,選擇走高端路線。
葉家對於白糖的定位也是高端,卻不是高到觸摸不到的那種,它需要走一定的量,所以普通民眾咬咬牙,還是能買一點的。
宋人特愛吃糖,各色果脯、蜜餞,那都是富家小姐、太太的最愛。
一天不吃都饞得慌。
市麵上的飴糖價格為30文斤,沙質的紅糖價格為60文斤,淡褐色的糖霜價格為100文斤,琥珀色的冰糖為500文斤。
這個冰糖一般被稱為石蜜,西極石蜜。
是自貞觀年間就傳入華夏的,在宋代製糖工藝已經相當發達了,隻是對於脫色工藝不到位,所以糖的顏色不純。
賣相自然也就不那麼好了。
白糖是在味道上有多麼碾壓嗎?並不是,它最強的地方在於賣相,白砂糖那晶瑩剔透的顆粒,宛如碎鑽一般夢幻。
切割好的一顆顆透明冰糖,那更是恨不得當寶石嵌在項鏈上。
所以。
“白砂糖2貫錢一兩,價格跟白銀等同,小拇指指節大的冰糖,一兩銀子一顆,好家夥,葉明仁這是搶錢啊。”
蘇彧看著糖鋪的價格,頓時發出了吐槽。
白糖工藝從他手中出去的,他能不知道製作成本?改良熟練了,兩斤紅糖就能出一斤白糖,冰糖不過是在白砂糖的基礎上,經過再溶、清淨、重結晶工藝得來的。
損耗根本沒啥。
蘇彧覺得葉明仁是在賺取幾百倍的利潤,可是老百姓不這麼認為,稍微富有一點的家庭,都恨不得揮舞著銀子搶購白砂糖。
糖鋪前麵的隊伍,排了不知道多長……
蘇彧甚至發現,身邊的展昭都有些意動,張家幾兄弟更是伸長了脖子,儘力張望,季素素似乎見蘇彧不理解,便笑著解釋道“逢年過節,放一罐糖在那裡,多有麵子。”
“東京城的老百姓不缺錢。”
“起碼這內城二十萬百姓,大多家底殷實,2貫錢一兩的白砂糖,買上兩斤在家裡迎來送往,招待貴客,是應有的事情。”
“那些動輒叫囂買數百斤的。”
“大多是商人,白砂糖暫時隻出現在東京,以其品相,運送到其他州府,價格翻上十倍都有可能,特彆是官場上迎來送往。”
“送銀子多俗氣?送白砂糖就挺好,送冰糖更好。”
“所以,這種搶購的情形很正常。”
季素素這麼一說,蘇彧算是理解了,白糖並非是作為食品、調味料被購買,而是被作為禮品,高級禮品來購買的。
屬於奢侈品了。
那這種情況就很能理解了,看糖鋪上的通知,每日限售白砂糖一萬斤,冰糖十萬顆,這一天的營業額就多達五十二萬貫了。
成本能有兩萬貫,那就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