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當即考究道“《孫子算經》有雲,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蘇彧一愣,發現是經典的雞兔同籠。
這個他小學就學過,設雞x隻,兔y隻,列兩個方程就可以……
“有雉二十三隻,兔十二隻,孫子算經我看過,這位兄台不妨改改題?”好吧,蘇彧心算還有幾秒,韓公廉直接記得答案。
對此,沈括思索了一下。
繼續出題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四,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
依舊是孫子算經的題目,沈括隻改了一個數字,將“五五數之餘三”改成了“餘四”,原本的答案是二十三。
如今……
韓公廉隻頓了一秒,便答道“四十四。”
蘇彧剛剛算到,韓公廉就已經說出來了,很顯然,這不僅僅是對題型的熟悉,更是把握了公約數的規則,否則得一個一個數字去套才行。
這家夥,是人才啊。
即便是沈括也驚訝於韓公廉的速度,許將和呂惠卿更是對過答案後才恍然,並對韓公廉有些佩服了,他們也會算,但還需要些時間才行。
蘇彧覺得有趣,便說道“我也來出一題。”
說完,他找來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二十個方框,指著那些方框問道“第一個方框放1粒米,第二個放4粒,第三個放9粒,依次成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之數,總需多少?”
這種數學題是12+22+32+……n2。
直接點算,是有公式snn+12n+16,n20,答案就是2870。
蘇彧也記不清是初中還是高中學的了,大致就是這樣,不過,顯然韓公廉不可能知道公式,也不會推演公式。
他在硬算。
一手掐指,不斷變幻,嘴唇快速闔動,眉頭逐漸緊皺,十多秒後,他長出一口氣,笑道“總數是兩千八百七十。”
他這個答案一出,沈括、許將、呂惠卿都震驚的望向蘇彧,詢問是否正確。
他們可連一半都未算到啊……
蘇彧也驚詫的看向韓公廉,心想這貨莫非學過珠心算?不過,要是那些學珠心算的高手來,肯定是不需要十多秒的。
蘇彧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地麵將公式列出,得出2870。
才說道“是這個答案。”
沈括是知曉阿拉伯數字的,但是那些算式符號還有n這種字母,看起來卻像是鬼畫符,更彆提另外三個不懂阿拉伯數字的了。
蘇彧也不著急,慢慢的將算式符號一一告知。
表示n是一個未知的數字,讓他們套用其他數字進入公式,求答案,看是否一致,眾人興致勃勃的驗算了好幾遍,結果震驚不已。
沈括與韓公廉更是陷入了魔怔狀態,死死的盯著那個公式。
那不僅僅是一個公式,更是一扇大門,名為數學的大門,他們注意到了邏輯規律……
“先生,請受徒兒一拜!”
忽然,韓公廉跪在了蘇彧麵前,紮紮實實的磕頭拜了下去,他本來自負算數高超,今日得見蘇彧,方知自己是井底之蛙。
更是看到了絕世之學,心悅誠服。
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這個,故而,不管蘇彧是否隻是個小孩,當即拋棄那點無所謂的尊嚴,磕頭拜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