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回頭,看了看那個孤立在人群外的攤子,心裡竟有了一絲敬意。
……
杜非羽負手而立,一副仙人姿態。
他極力維持著一副高人的模樣,最後終於忍得胃都抽抽起來了,才趴在阿白背後偷笑出聲。
貼膜耍帥的是李牧白,用小曖昧來推銷的是白十七,而最後送手機掛飾,負責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是他杜非羽。
路人才不會發現,那些嘈雜的聲音是阿白用法術屏蔽掉的。不然在這麼吵鬨的環境,這種複雜的曲調要怎麼跟洗腦電音對抗?
想著讓人留步,靠的不是曲子,而是全方位的環境和體驗。
阿白的法術隻是一個輔助。要塑造這樣一種神奇的體驗,當然要靠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低音炮引來了客流,其他商販營造了吵鬨環境,這樣隔離出來的寧靜空間和高雅音樂,才顯得尤其特彆;
三人仙風道骨的姿態,李牧白神奇的技術,阿白和杜非羽錦上添花的推銷,才最終讓不一樣的貼膜體驗得到完成。
一切都是對於顧客心理的判斷而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怎樣讓貼膜貼出狀元的感覺,杜非羽覺得,胡半仙之前給了自己非常多的啟示。
先把腔調打出來,引導顧客進入杜非羽需要的消費情緒。
再趁機推出自己的產品套餐,雖然不可能彈無虛發,但在那種環境下,成功率會自然而然地上升。
因此杜非羽大膽地讓手機掛飾成為貼膜的附贈品,同時稍微抬高了每一張膜的價格。
而電插頭和數據線,對於電池經常沒電的手機黨來說,很多時候,是可以救命的東西。
他把這幾樣東西捆綁在一塊賣,見機行事,買一送一,手機美容送電插頭數據線,買電插頭送手機掛飾。
賣著賣著,甚至還推出了幾份套餐
買水凝膜加外殼貼紙加上充電線,隻要49!
兩張鋼化膜加外殼彩膜加上手機掛飾,隻要69!
手機貼膜外殼掛飾膜三件套,加上充電套裝,隻要99,還送新貼膜!
更有豪華的109元,129元套餐可選!
隻要成本允許,杜非羽就不會心疼。送一點東西本來就是一種營銷的手段。
他計算了一下,利潤最高的還是賣貼膜,這裡麵畢竟有一個無成本的手藝錢。數據線和電插頭本來就是為了應急,質量相當一般,利潤也高不到哪裡去。
而掛飾變成附贈品,利潤表麵上犧牲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影響。
杜非羽說了,掛飾喜歡的,當然可以單買。隻是單買下來,可能要八九塊錢,可能要十幾二十塊錢。
但如果顧客選擇買貼膜,買套餐,掛飾就是贈品了。
客人一想,買貼膜什麼的以後也有用到,而且花一樣錢買兩樣,買一送一,自己何必去單買呢?
在這種促發好奇心的環境下,他們很少能意識到,杜非羽早已經把掛飾的利潤都算在了貼膜上。
甚至他的優惠套餐,實際上也沒有多少讓利。隻是為了方便理解,或讓人產生占便宜的感覺,最終讓產品賣得更容易。
但就算客人想到了這些,害怕吃虧,又能如何呢?
看中了掛飾,就單買掛飾。客人直觀上躲過了杜非羽的捆綁銷售,但實際上,掛飾中包含的高額利潤,就輕鬆讓杜非羽賺到了。
他都省得打包了,一個一個地賣,一點小玩意就收個十幾塊,還一點都不用讓利呢。
有了這樣的計算,再巧妙地用一個高雅的環境和高人的姿態做包裝。杜非羽的信心來源於整個思路的完備。
在他仔細觀察了老鄧頭的技術,營銷方法之後,他就更加堅信,自己不會輸。
因為差不太多。
要說他違反宗規了嗎?老杜覺得自己沒有。
買賣之事,你情我願。道理是靠人自己去想的,他沒必要都講;和胡半仙的胡扯不同,他賣實在的東西,他沒有騙人。
老鄧頭終於發現了情況的異常。顧客先都是往他這裡來的,看著看著,竟然都朝著杜非羽那邊去了。
許多人本來是在他的攤子邊緣走動,走著走著,突然就像觸電一樣,一愣神,就都朝著杜非羽那邊去了。
一天下來,老鄧頭不以為意,兩天三天,他才意識到情況非常棘手。
這個孤立在人群外的攤子,正在大量地拉走他們的客流。
第四天傍晚的時候,老鄧頭終於忍不住走到了杜非羽的攤前,怒氣衝衝地說道
“你到底用了什麼邪法?!我的客人怎麼都往你這裡來?”
這句話一說出口,就是變相承認了他的失敗。杜非羽笑了,沒有正麵回答老鄧頭的問題,隻是緩緩問道
“老鄧,有兩個地攤,一個地攤貼膜10塊一張,一個地攤貼膜25塊一張,你會怎麼選?”
“當然選10塊錢的啊!”老鄧不高興地說道。
杜非羽聽完,拿出了兩張貼膜,放在了老鄧的麵前
“左邊這個,網上買的,價格2塊,我可以賣到10塊一張;右邊這個,高級貼膜,成本價25元,我隻留著自己用。”
“你想說什麼?”
“我給了你兩個選擇,你想都沒想,就選擇了其中的一個,但我給你的,並不是一個必須二選一的問題。”
“我給了你兩張貼膜,一張賣10塊,一張賣25塊。價格和品質,你卻根本沒有考量。也就是說,你做了這麼久的賣家,卻隻是習慣了貪便宜的做法。”
“這是一個陷阱問題!”老鄧頭憤憤不平地嚷道,“你少來教我!”
杜非羽收起桌子,輕輕地放到了三輪車上。他望著老鄧頭說道
“思維決定選擇,細節影響成敗。我的話就這麼多了,咱們明天見吧。阿白,老李,收攤。今晚去夜市逛逛!”
三人揚長而去。老鄧頭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悵然若失地站在了原地。十年以來積累的生活經驗,似乎在一點一點地崩塌。
不,真的是長達十年的經驗嗎?還是說在十年之中的某一天,自己的頭腦就已經停滯不前,開始永遠跟隨著習慣運行了?
好像發條突然間撥動,陳舊的齒輪開始旋轉。老鄧頭點了根煙,緩緩地在夕陽中坐了下來。
他,開始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