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來到孟小青家中,四位高三學生立即學習上了,他們拿出高考複習資料,今天的主題是“提高英語水平”,大家熱烈討論,學風甚濃,英語考了滿分的孟小青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shall、t、ill、ay這些情態動詞的運用,需要結合語意語境,在這個句子的語境中,應該使用shall,shall?y?students?have?a?try?”
“表達驚訝、震驚,有許多種用法,it’s?a,因為jack他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好事,所以是a。”
孟小青侃侃而談英語心得,哪裡還有什麼學渣態度,分明就是一個學霸。
人呐,都是會變的。
半年前的孟小青沉迷街機遊戲,如今的他在某些科目上勤奮好學,甚至對同學們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女生比男生成熟的早,心理上,生理上。
而有些男生在某個時間段非常叛逆,他們抵觸父母,抵觸老師,抵觸學習,抵觸主流,抵觸一切。
把該抵觸的都抵觸了一遍,他們忽然大變,一夜之間成熟了,逐漸回歸主流,做他們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
反正有些男生浪到一定境界,突然就不浪了。總結浪子回頭的原因就很複雜了,因人而異。
殘酷的是,並非每一個浪子回了頭,都能收複失地。
孟小青是幸運的,他在恰當的時間點回了頭,又在恰當的外部助力下收複了一部分失地。
英語於1985年新增為高考科目,對於1987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及他們的老師而言,可供參考的英語資料極為稀少。
就連學生也曉得,學習英語或者其他語種,語境很重要。
營造英語語境主要依靠英語教師,江鋼三中的不少英語教師原先不是教英語的,就說孟小青他們班的英語朱老師吧,朱老師以前是教體育的,他帶的田徑隊拿過江城市青少年田徑比賽獎項,他是一位優秀的體育老師。
很多語文老師提倡課堂上講普通話,師生皆應如此。
英語老師也有類似的要求,在不講英語的情況下,大家用標準的普通話交流。
語文老師、英語老師都認為方言會對語境營造產生不利影響,但因為一些原因,有的語文老師、英語老師的普通話講的並不標準。
江城人、楚州人的普通話大多帶有“彎管子”特征,卷舌音卷的不夠標準,“農民”通常發音為“龍民”,有些北方人是真的不知道“龍爺漏”在哪旮旯,其實“農業路”轉個彎就到了。
“龍爺漏”這劇情是朱老師的親身經曆,他去北方開會,硬是沒找到“農業路”,這不是北方人不熱情,而是溝通上的誤解。
朱老師帶的幾個班,學生們的英語成績很一般。
英語成績一般意味著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孟小青是活生生的榜樣。
“語境語意這種事情,不好體會哦。”陳玉洋微微皺眉,語境語意它是比較抽象的,主要靠意會。
“對啊,是這樣的。小青你說allo語意較弱,erit較強,很多情況下可交換使用,但我就是拿捏不準尺度。這次考試,我選了allo,卻被朱老師打了個叉叉。”顧文娜麵露疑惑之色。
“這……”孟小青一時語塞,他現在的狀態是做題可拿滿分,也能從學生的角度切入,講明白一些問題點,但同學們刨根問底,孟小青難以給出一針見血的本質回答。
關鍵時刻,趙青山發話了“顧文娜的疑惑,由我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