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許子午對於天工天罡係列傳承法器的介紹,這套法器與地煞係列一樣,同樣是由五件法器組成,但品質更高,威能提升了至少一個層次。
天罡係列法器全部都是頂級法器,其中的攻擊法器更是為頂級極品法器,受限於靈材,還達不到傳承法器的程度。
由於有了之前煉製地煞係列法器的經驗,張一凡對於天罡係列的煉製無疑會少走許多彎路,而且現在他進階煉器大宗師,對於煉製成功有著非常高的保證。
天罡係列傳承法器因為品階更好,所以在幾件法器間建立聯係呼吸比之前難了至少數倍,對於協同煉製的要求更加嚴格。
煉製五件上品法器和煉製五件極品法器同時成型是完全的兩件事。
經過多次深思熟慮的嘗試,張一凡終於開始進行煉製。
這套法器的煉製方法非常繁複,而且在煉製的過程中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就需要重來,五件法器同時報廢,一點餘地都沒有。
雖然張一凡之前已經煉製成功過近百套地煞係列法器,失敗過數百次,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和教訓。但是在煉製天罡係列法器時,還是遭遇了很多挫折和失敗。
好在他有足夠的耐心,去調整煉製的手法和細微的順序,及時的總結在煉製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或者可能容易出現的突然狀況。
至於五件法器的協同煉製,在張一凡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神識強度有更得上的前提下,很輕鬆的就做到了。
知道最後一步由胚胎到法器最終成型,出現了問題。
無論張一凡如何調整和融合,每當五件法器最終成型時都會變成碎片,似乎承受不住自身的威能,當這種情況出現了三次時,張一凡意識到了煉製方法似乎存在致命缺陷。
五件法器的品階太高,彼此之間的威能屬性並不是統一的,最終融合時承受不住其他法器的影響轟然破碎。
其實這樣的情況許子午之前已經預估到了,認為法器材料可以承受,就是張一凡也覺得這不是問題。
但當法器真正快要煉成之後,法器之間協同融合產生的威能大大超出了張一凡的估計,最終導致煉器失敗。
張一凡為此想儘了辦法,進行了各種嘗試,最終還是不行。
煉製似乎走進了死胡同,要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焚天穀為此準備的百萬靈石靈材就損失了,原本的一些計劃就無法實施,甚至會大大影響到焚天穀擠升六大派。
張一凡不允許自己失敗,因為這不僅是宗門的千年大計,更是師父許子午的畢生心血。
突然,張一凡想到了傀儡,想到了傀儡機關術。傀儡需要動作協調,行動迅速,需要各個部件彼此間的協同工作。
而現在的天罡係列法器雖然是比如融合統一,但是這種方式是粗放式的,並不是很細膩,法器跟法器之間的配合是不一樣的,融合方式也會不一樣。
既然粗放式的融合方式行不通,那就用更加細膩的融合方式,每一件法器應對其他法器的融合都需要研究和測試。
張一凡開始測試每種法器彼此間的融合方式,或三者之間,或四者之間,最終是五者之間。
經過摸索和探索,張一凡建立了一套相比之前複雜百倍的融合方式,最終都測試成功。光這一項就耗去張一凡一年的時間。
之後的事情就順利,法器之間建立合適的聯係之後,最終胚胎成型的時候一舉成功,五件法器徹底穩固起來。
而此時再將五件法器氣息融合也不會出現法器破損的請客,產生的威能卻絲毫不見少。
最終張一凡將這套天工天罡係列傳承法器煉製成功。這套傳承法器威能堪比三件單件傳承法器產生的威能,攻防一體,比地煞係列傳承法器的威能至少強一倍以上。
但張一凡臉色卻不太好,經過測試他發現了天罡係列傳承法器有一些缺點,限製了使用的人數。
首先是使用這套天罡係列傳承法器神識必須要比較強,至少達到十裡以上神識範圍的強度,而這已經相當於一名築基後期的神識強度,將大部分神識一般的築基期修士擋在了門外。
其次,這套天罡係列傳承法器由於太過繁複,目前隻有他本人才能煉製,甚至是維修,其他煉器大宗師根本無法插手,這就造成了這套法器維護起來非常昂貴。
最後,這套法器必須要一起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強大的威能,少一件都不行。隻要少一件,各個法器之間的聯係便會減弱到很低的程度,隻能發揮出法器本身的威能。
這就成了這套法器容易被針對的一個缺點,而法器有了缺點往往就會被針對,這也是張一凡感到最憂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