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被運到曬穀場之後先要碼成垛,等全部麥子收割完畢之後,然後便是打場。
經過三五天的忙碌之後,地裡的麥子總算是全部收齊,而且全部運到了曬穀場這邊。
當然,在搬運的途中肯定有不小心遺留下來的麥穗,這時候村裡的小孩子們就派上用場了。
在地裡的麥子全部運到大隊的曬穀場之後,村裡的小孩子們會全部到地裡去撿麥穗。
大人們自然也不會閒著,緊接著便是打場碾麥子。
曬穀場非常大,將之前運回來的麥垛全部拆了,然後給平攤在地上。
之後將村裡的牲口趕出來輪流上陣,拉著石碾一圈又一圈的壓。
本來就已經成熟的麥子,經過太陽的暴曬和碾子的傾軋之後,很快麥粒便從麥殼中脫穎而出。
這個過程也需要幾天,直到有經驗的村民覺得碾的差不多了,然後才可以停止。
緊接著便是村民們用鋼叉將麥稈全部收集起來,堆在曬穀場的角落裡,留著日後當柴禾用。
此刻曬穀場上大部分都是金黃的麥粒,還有一些麥殼、麥糠等。
村民們會將這些摻雜了一些雜物的麥粒堆積在一起,然後等有風起來的時候高高揚起,這個過程也就是揚場。
因為重量的不同,需要收獲的麥粒基本上都會直接掉落,而那些麥殼麥糠等輕飄飄的雜物,則是被風吹的到處都是。
收獲的麥粒並不能直接就這樣裝袋入庫,需要在晴朗的天氣再暴曬幾天。
白天的時候在太陽底下暴曬,晚上的時候需要用木掀推成一堆,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再攤開。
這個過程雖然不複雜,但為了防止鳥雀和人為損耗,所以曬穀也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每天晚上都有村民輪流值守,白天的時候也會有村裡的小孩在這裡盯著,如果有鳥雀過來啄食麥粒則會被無情的驅趕。
一連暴曬了幾天,等曬穀場上的麥粒個個飽滿之後,便可以裝袋入庫了。
這樣今年的麥收就到了最後一個環節,到紅旗公社那邊交公糧。
交公糧對生產隊的隊員們才是重頭戲,村裡忙碌了小半個月。
辛辛苦苦收獲的糧食到底能不能過關,就是糧站這邊工作人員一句話的事情。
所以雖然村民們的臉上都掛著收獲的喜悅,但在跟著馬車一同前往公社的時候,心裡還是有些惴惴不安。
馬家村的大隊長馬大力和村裡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們,在發現收獲的小麥已經達到標準。
於是便急匆匆的安排,打算明天一早就用村裡的牲口拉著這些小麥到公社的糧站去交公糧。
之所以每個生產隊搶收,一方麵是擔心收獲的季節遇到一些惡劣天氣,尤其是陰雨天。
整個麥收的全部環節,無論是收割,碾穀,揚場,還是曬穀,一旦有一個環節遇到雨天,都會手忙腳亂。
另一方麵就是想著早點收獲,早點到公社這邊交了公糧,這樣剩下的糧食就可以村裡自行分配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