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江知府是在山體滑坡中死去,完全是意外,雖然他的家屬都不相信,但是親眼看著他們從碎石下被挖出來也由不得他們不相信了。
青江知府的母親直接哭暈了,嚷嚷著要報仇,要讓右江縣的所有百姓為他兒子陪葬。
這話是能隨便說的麼?最後被青江知府的夫人打暈了放轎子裡抬走。
她還有兒子。
青江知府死了但是他的名聲還可以給自己兒子鋪路。
青江知府的夫人可不允許自己婆母做傻事,把那個死鬼的名聲給敗光了。
青江知府的夫人帶著全家老的老小的小扶棺材回鄉。
傅今安看著青江知府夫人處事乾脆利落,還有些佩服。
誰說女子不如男,要是女人也能步入官場不一定就會比那些男人差。
可惜在封建社會女人就隻能禁錮在後院裡邊。
但凡能給她們一個平台她們就能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這消息傳到皇帝的桌麵上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跟著一起來的還有傅今安單獨上的奏折。
當然了,傅今安的奏折並不是來告狀寫青江知府的惡行的,相反,她的奏折裡邊全部都是誇青江知府的,鞠躬儘瘁,死而後已,體察民情,為了百姓英勇犧牲,青江知府是大家的表率啊。
表示了對青江知府這麼年輕就已經去世的痛心。
又寫了青江知府愛護受災百姓,如今知府大人沒了她現在統管著災後重建工作很是忐忑,怕沒能做好,夙興夜寐,讓陛下趕緊派人去幫忙。
當然了,最最重要的是哭窮啊。
缺人缺糧食缺銀子啊。
反正什麼都缺。
之前的十萬石糧食她直接用以工代賑的形式發放下去。
傅今安還彙報了她如今正積極帶著受災百姓種菜,種糧食,養雞養鴨,重建他們被衝垮的家。
不管做啥,一切都需要銀子,需要糧食啊。
傅今安還寫上了自己的想法,他們還需要一批糧食才能支撐到新糧接上。
當然了不是無償要的,到時候新糧上岸會按照利息還給其他府城的。
就是貸款麼。
用貸款度過最難的日子。
皇帝沒想到青江知府會死在山體滑坡這事上,才三十幾歲正好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鄭家安排這個最有出息的子弟去青江府是熬資曆的,皇帝很清楚。
皇帝也就為鄭家痛心那麼一下下。
不過也就是那麼一下下而已。
反正人他重來不會缺,沒有了這個自然還有下一個。
真正痛心的應該是把這位鄭知府培養出來的人,或者是他至親之人。
皇帝頭疼的是青江知府現在應該找誰接任!
並不是無人可調,而是那些人去了也對青江府的具體情況也不太清楚,他怕去的人會兩眼抓瞎,去了隻會指手畫腳反而耽誤了後邊的災後恢複。
皇帝越想越覺得頭痛。
楚王剛好就在身邊,他讓身邊的太監把折子遞給楚王。
“你表哥去了,為了去看災區的百姓,在路上遇到山體滑坡,人沒了,你節哀。”
又道“後邊需要安排人去接替你表哥的位置,你覺得誰能勝任?還有傅今安想再要糧食,你怎麼看?”
楚王知道自己的親表哥在青江府那邊出事前可比皇帝的消息快多了。
畢竟有利益關係。
十萬石糧食青江知府就是為了給楚王掉包出來給楚王養自己的私兵的。
楚王知道自己的糧食供應加親親表哥出事早就已經快馬加鞭地派人去查看消息了,他不相信自己的表哥竟然這樣子沒了。
表哥不隻是他的親表哥還是他的得力助手啊,如果說藤縣那邊是他建造兵器的武器庫,那麼青江知府這邊的話擔任的就是他的糧食供應站的角色。
自從他的表哥去了青江府當知府給他源源不斷地提供了不少的糧食,這才讓他能夠養私兵的。
之前支援青江府的那10萬石糧食,就是楚王為了能夠掉包出來,花了大的力氣,啟用了很多的朝臣才說服了皇帝給的。
皇帝還以為楚王是真的憂心災民還口頭表揚過楚王呢。
楚王都已經跟自己親表哥都籌謀好了用麥麩來代替這批糧食,然後這批糧食全部拿來養他的私兵。
現在全被傅今安截胡了,他從哪裡再拿出來這麼多糧食來養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