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娘娘的養心殿外,不分男女老少的跪了一地。
全都低著腦袋,連大氣都不敢喘。
宮裡一團亂,沒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皇上根本不敢放人離開。
不說這些人裡有沒有混進血煞閣的人,就算沒有。
放他們回去,萬一今天的事情傳出去,京城還不得炸了鍋了。
雖然這麼想不對,但是不得不說,太後薨世的正是時候。
這是唯一一個將人留在宮中,不會引起百姓恐慌的理由。
喪鐘已敲,宮裡有人去世,將今日進宮赴宴的人留在宮裡很說得過去吧?
文武百官們表示,很說的過去。
畢竟先皇走時,也這麼大動乾戈過,就是這次的氣氛它有些不對勁啊。
雖然宮女太監們忙忙活活在宮裡掛了白帆,該哭的也一直在哭。
可大殿外的氣氛就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沉痛,反而是詭異的緊。
眾大臣們垂首跪著,耳邊聽著周圍陰陽頓挫的哭泣聲,莫名的後脊背發涼。
甚至還有一些四下裡偷偷觀望的,總覺得太後娘娘此刻就站在他們看不到地方,陰森森地盯著他們笑。
怎麼,哀家給茶,不好喝嗎?
媽呀,簡直頭皮發麻。
相較於大殿之外的心驚膽戰,殿內直麵太後遺體的人可就淡定的多了。
周易和林初一跑了,把個知事隻知一半的六皇子給扔那了。
於是,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落到了楚玉銜的身上。
聽著他將所知道的,包括十多年前的事都給敘述了一遍。
楚玉銜第一次被這麼多人近距離的行注目禮,有些小緊張。
好在,皇上揮退了無關人員,隻留下了皇後娘娘與幾位信得過的大臣。
以及與周易兩人有過接觸的顧辭幾人。
此刻,寢殿之內,太後的遺體還算安詳的躺在床上。
床頭跪著皇上,床尾跪著皇後,下方跪著來不及換身衣服的方老夫人和徐氏。
作為林初一的親娘,方嵐自然也在。
三位皇子跪在左側,幾位大臣跪在右側,林少澤跟著顧辭幾人跪在最後麵。
殿內壓抑的哭聲一陣接著一陣,卻同樣沒有多少悲淒之意。
彆說他們大逆不道,實在是,現在還不是儘孝的時候。
皇後娘娘手裡拿著絲帕抹眼淚,一邊看向跪在二皇子和四皇子之間,此時正不知道該做何表情的小兒子。
徐氏和方嵐有樣學樣,那一臉哀傷中帶著催促之意的模樣,讓楚玉銜一言難儘
說實在的,皇祖母突然薨世,他這會兒是想儘儘孝的。
畢竟,太後雖然不是很寵他,但她就是那般一個人,平日裡對其他皇孫也不是很親近。
他自出生時便與常人有異,被認為是不祥。
當時眾大臣以影響國運為由,紛紛上奏折,要父皇將他流放民間,自生自滅。
聽說,當時陳太傅從中作梗。
父皇左右為難之際,是皇祖母力排眾議,將他留在皇宮裡的。
就衝這點,六皇子記事後。一直都很感激太後,也很尊敬她。
可是父皇母後,你們能不能彆這樣?
有什麼事咱能不能等到將皇祖母安葬了之後再說?
皇祖母這會兒還在上麵看著你們呢。
不得不說,在六皇子心裡,自家親爹和親娘的形象突然就崩了呀。
說好的帝王之威,母儀天下呢?
您倆這麼八卦真的好嗎?典範呢?表率呢?
幾位大臣和夫人也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