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西北邊關,正如林初一所說,仗是已經打不起來了。
西鳳大軍已退,據說是西鳳老皇上終於沒了。
新皇一高興,我們不打了,求和。
剛登基,龍椅還沒捂熱呢,打什麼仗?
一道道聖旨八百裡加急前往各處,退兵守城。隻要對方不來犯,所有人按兵不動。
這些年打仗打仗,糧食的稅收一增再增。
西鳳有些地方都已經到了難民圍城,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步,還打什麼仗?
民如水,君如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今,水麵已經開始波濤洶湧。幸虧老皇帝死的及時,不然翻船也是遲早的事。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文康算是個好皇帝。至少在國家的麵子上,他首先考慮的是百姓的溫飽問題。
軍帳中,林永峰一身鎧甲,看著桌上的求和信,眉頭輕皺。
不打仗了,該高興才是。
但不想立功的將軍不是好將軍,他與西鳳你來我往這麼多年。對方就這麼猝不及防的求和了,還挺讓人不適應的。
再給他半月的時間,他絕對能攻下對麵的城池。
唉,可惜了閨女給他準備了這麼好的裝備啊。
就這麼回京,他咋感覺這麼不好意思呢?
外麵,李將軍帶著幾位偏將在帳篷前躊躇不前。
想進去,又不太敢。
就這麼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大眼瞪小眼。
林大郎和石進過來時,看到他們都在,還挺意外。
李將軍和幾位偏將卻是衝林大郎一笑,一把將石進給拉到了一邊。
林大郎看了他們一眼,並沒有多說什麼,掀開簾子進了帳篷。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礪,少年身上早已經沒了以前的優柔寡斷,目光堅定,也多了幾分銳利。
“將軍。”
軍營裡沒有二叔,隻有將軍,讓人刮目相看的,不能隻是他是二叔的侄子。
自到了邊關的那一刻,林大郎便將此事銘記在心,他也真的是在磨練自己。
林永峰抬頭看了他一眼,對這個侄子他很是滿意。
本來就是林初一帶過的,離開劉氏的影響,林大郎的蛻變讓人意想不到。
“大郎啊,不是去練兵了,這個時辰怎麼有空過來?”
林大郎笑了笑,隻說讓他們自己練去了。
都想比人強點,就算沒人看著,他們也不會偷懶。
說起這事,還得從林家軍才到邊關時講起。
林大郎在家和家裡人鍛煉慣了,來到軍營一直不適應,感覺軍中那一套太過花拳繡腿。
索性就每日脫離隊伍,和石進一起練,他們那個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受得了的。
但人往往都有攀比性,敬佩的同時,軍中的士兵躍躍欲試。
每日練兵過後都有人跟在兩人身後繼續鍛煉,吃不消,但效果也是真好。
到後來,李將軍直接就把練兵的事交給林大郎了。他現在也算混了個偏將的職位,專門管練兵這一塊兒。
林大郎也算是用心,絲毫不藏拙。無論在戰場上還是軍營裡,大家都服他。
平日忙的腳打後腦勺,他一般不往林永峰身邊湊。
今天來,是帶著其他將士們的意思。
“西鳳已經投降,將軍,咱們什麼時候回京?”
林永峰聞言,笑道。
“調令還沒下,還得再等等。怎麼,想你娘和你奶他們了!”
林大郎搖頭,他倒是不怎麼想家,就是……
“一定得等到調令下來,才能回去嗎?”
林永峰挑眉,突然正色了起來。
出來這麼久,這還是林大郎第一次提起回家,難道家裡出什麼事了?
正在他要開口詢問時,石進突然就被人從外麵推了進來。
隨後跟著進來的,是李維和兩個偏將。
李微麵上帶著幾分為難之色,猶豫著道。
“將軍啊,其實我覺得不用非等調令下來。您要不,就先一步帶著林家軍回京吧?”
“是啊將軍,您要是不放心,我們寫個聯名信,給您證明一下?”
三人苦口婆心的模樣讓林永峰有些錯愕,下意識看向一旁的石進,怎麼了這是?
石進和林大郎對視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
兩位偏將卻是苦著張臉,欲哭無淚。
怎麼了?還能怎麼了?
將軍啊,您就沒覺得,您和林家軍這次帶回來的戰馬有些問題嗎?
見天的想帶彆的馬往戰場上跑,高興就跟人似的咧嘴笑,不高興就吐人一臉水,喂馬的士兵們都快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