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薛虹揮劍斬斷氣運光柱,引得京城上空短時間內亮如白晝,昊光衝霄。
這不,一大早上,立刻群臣搶著拍起了隆慶帝的馬屁。
什麼:聖皇當世,天降瑞光。
什麼:陛下一掃沉珂,吏治清平,引得正氣衝霄,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薛虹因為身負侯爵之位,按品級是目前所有文臣中最高,除了那幾個閣臣外,就屬薛虹站的位置最前了。
薛虹一身緋色侯服,站在一群老頭中間,顯得鶴立雞群。
隆慶帝雖然也感覺大晚上,突然亮如白晝是挺神奇,但也沒放在心上。
至於所謂的天人感應之說,隆慶帝更是半個字都不信。
自隆慶帝登基以來,義倉賑災、興修水利、重視農業、輕徭薄賦、慎刑寬法、省官簡政、增加人口。
雖然隆慶帝不敢自稱聖君,但絕對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可隆慶帝如此玩命,就連登基前最愛的花酒都從來舍不得喝了,大明國內天災,照樣年年不落!
年年祭祀,年年有災。
隆慶帝未登基前,曾被派去過賑災,看著那遍地哀嚎,一個個瘦如枯骨的百姓啊!
地上還有著身形未量小孩子的屍骨,乾淨的……像被狗啃過一樣。
曾幾何時,隆慶帝一直以為史書中說的淒慘是誇大的,甚至在老師給他講的時候,他還在嬉戲打鬨,渾不在意。
而親眼看到百姓的慘狀後,隆慶帝失聲了三天,他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要做什麼,怎麼能救這些百姓。這一刻,刻在華夏曆代骨子裡的責任心,首次生根發芽。
後來,隆慶帝靠著撿漏登基,便一改頑劣,一心想為百姓做些什麼。
可無論他怎麼努力,上天依舊不給大明百姓半分憐憫,天災洪水乾旱,來的比什麼都勤快。官員們該貪的貪,該享樂的享樂。
隆慶帝自那時起,就認準了一個事,天不足信,人豈不足法?大明百姓的悲慘,有天災原因,更有人禍!
天災朕搞不定,但人禍朕身為人間至尊,責無旁貸!
自從隆慶帝動雷霆手段,乾掉了大部分朝堂上的結黨營私的官員後,短時間內,朝堂煥發出了一股截然不同的生機。
許多事情的效率都高了起來,而且勳貴也意外的老實的和乖寶寶一樣。
但隆慶帝心裡清楚,依舊有人想和他打擂台,依舊不死心。
但這些人,對他來說,不過是秋後的螞蚱罷了。如今國內的問題大半已經解決,隆慶帝的心思,飛到了北方廣闊的土地,自己大明周邊的小國上。
退朝後,隆慶帝單獨召見了薛虹。
薛虹看見隆慶帝的時候,隆慶帝正在伸手撫摸著地圖。
薛虹:“臣見過陛下。”
隆慶帝抬頭見到少年立在地上行禮,開口道:“愛卿來了,來人賜座。”
“朕這次叫愛卿你來,是想問一下,你對東征東瀛的打算和看法。”
薛虹:“陛下,東瀛除了島上有銀山之外,也有著大量的人口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