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哪怕是文學一直都是領先於世界的,可惜,成也封建主義,敗也封建主義。
封建主義使得華夏脫離了分封奴隸製度,進入了飛快發展的道路,可惜這個製度的穩定程度太高了,以至於最後尾大不掉,反而成為了華夏文明的禁錮。
薛虹心中對此事歎息不已,但既然如今有機會能改變,就沒必要優柔寡斷:“啟稟陛下,臣請旨將西方學者、工匠劃入臣的管轄內,一年內,臣必定給陛下一個完美的答案!”
隆慶帝聽到薛虹的話,撫掌笑道:“好啊,愛卿的能力朕一直是信得過的,既然如此,那就準奏。
來人,擬旨,博聞侯、工部郎中薛虹,年少聰敏,屢立功勳,特封票姚大學士,位同二品,賜玉帶,一切所負責事物,全權處理,除朕以外無人有權問責。
再賜禦酒一斛,綢二十匹、貢茶十斤、禦宴一桌。”
薛虹:“臣領旨謝恩。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隆慶帝目光慈祥的看著薛虹,他就喜歡這樣的年輕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喜歡乾實事,平常也不結黨營私,手裡還沒兵權。
至於以後會不會封無可封?隆慶帝表示擔心那些純粹是因噎廢食。
人這一世無非求名、求權、求財。
財這種東西,是賺不儘的,對於薛虹來說隻要能夠花就行,畢竟之前救助東瀛的那些銀子,薛虹還沒花出去千分之一呢!
至於權力,在隆慶帝看來,薛虹從來沒有把權力看的太過重要。要不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
他的老六兒子,去金陵待了幾年,拐回來兩個老六朋友,不過這事隆慶帝表示乾的漂亮!
至於名,誰不喜歡名?名再大還能怎麼樣?手裡沒兵,沒人能造反嗎?
若是未來真的封無可封了,大不了聯姻,就目前來看薛虹和朱煇的關係是杠杠的!大不了讓他們倆成為親家,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隆慶帝又詢問了關於肥料一事。
肥料一事,薛虹將配比調整完善後,由陳辰負責督造,而試驗田則是有朱煇出的,這些他們比較有話語權。
兩人將真實情況如實彙報,聽著兩人的彙報,隆慶帝不自覺的臉上浮現笑容。
“好啊,真要是如此,天下百姓就會少太多餓肚子的人了。老六,你要記住,我們朱家既然身處這個位置,受萬民供養,必須要以天下為首任。
你平日貪玩、調皮,朕都沒有怎麼管過你,就是因為你大德之上無虧,所以朕才一直放心把不少事情交給你去辦。”
朱煇:“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隆慶帝看了看朱煇,閉目片刻後,龍目再次張開,提起禦筆在親自寫了道詔書,然後讓夏守忠收了起來。
隆慶帝:“這道詔書暫時封存起來,不許外露,你明白嗎。”
夏守忠:“老奴遵旨。”
做完這件事後,隆慶帝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氣,仿佛做什麼決定,又仿佛即將放下了什麼重擔……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