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國家根本沒有辦法做到收支平衡。更沒有能力去發行國債,哪怕咬牙發行了,也不過是白忙活一場。
就如同熵增定律一般,產值不可能是守恒的,而是一定會產生消耗的。
世界之所以不斷運轉,靠的是從外部的太陽吸收能量,國家也是一樣的。
如果換成後世初中、高中的曆史知識的解釋就是:
由於受生產力的限製,在某一時期內,全社會所生產出來的商品總量是有限的,但同一時期全社會對商品的總需求遠大於總供給。古代災年)
如此,就會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漲,畢竟此時生產出來的商品根本不愁賣。而這個時候國家想要獲取和前一年一樣多的物資,唯一的辦法就是超發貨幣了。
這是單純內循環國家不可能走出去的死循環!
無論是從前,還是後世,國與國之間的爭奪永遠不可能消失。因為你吃的多,我吃的就會少,沒有人願意將損耗嫁接到自己的國家上。
戶部尚書敢上這個奏折,肯定是有備而來。
首先:此次發行的寶鈔,不對大明內部流通,而是作為對外貿易使用。與白銀綁定。
也就是說,外國人想要和我大明的商人交易,必須將白銀兌換成我們的大明寶鈔才行!
如此一來,國家便可以親自下場,通過微操白銀的流通,來調整貿易寶鈔與白銀的兌換率。
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需要超發外貿寶鈔,那也是由其他國家承擔了大明的損失,大明本身沒有任何的損失。
隆慶帝一聽:“好啊!好啊!好啊!”
不用朕的子民有任何損失,就可以進銀子,進物資,這可太好了!
至於其他國家的死活……和朕有什麼關係??
天知道當薛虹知道這件事後,有多驚訝。戶部尚書玩的這手和後世某個禽獸不能說極其相似吧……隻能說是……一模一樣!
隻不過未來某禽獸是先後以金子、石油、高科技捆綁貨幣。
而大明則是以獨一無二無法代替的奢侈品、以及必需品來捆綁。雖然效率上和穩定上會不如後世,但至少現階段絕對是夠用了。
事實又一次證明了古人不是比不過未來的人,而是在當時的條件,古人做出的已經是最優選擇了!
國與國之間,哪怕是共贏,也一定會有承接損耗的一方,這點是恒古不變的。
至於未來,大明真的一統世界後該怎麼辦……隻能說,車到山前必有路。
沒到達那個時代,所有的想象都隻能是猜測。
因此才說馬、恩、列、毛等人類先輩偉大,他們可以做到以人類的螻蟻之軀,透過曆史的長河,尋找出一條真正的道路。
現在想一想,突然發現,曆史課上學的東西都是真東西,隻不過咱們沒時間更沒興趣去研究。
曆史課上短短的三言兩語,才是真正的微言大義。講述了各個國家和社會的起源與結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