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冉上折子哭窮,胡尚書更甚,就差沒說國庫光得連個老鼠都不光顧了。
西北那邊,今年打仗,也沒有種糧食,軍中也發來折子要錢......
偷偷看了眼愁的眉頭都皺在一起的豐帝,嘖嘖嘖......就看陛下怎麼選了。
待威遠侯走後,豐帝這才問起,“這徐總緹是哪一年的進士?”
李福躬身,“回陛下,似是豐慶二年的二甲第一名。”
“豐慶二年,那一年的主考是沈國公吧。”豐帝聲音幽幽,李福並未做聲。
第二日早朝,豐帝將此事拿出來說。
第一個反對的,沈國公一派。
“陛下,新南府那塊地處窪地,每年六月份開始,降雨增多,水漫農田,顆粒無收,還請陛下三思啊。”
然後趙家一派也出來了,持反對態度。
威遠侯琢磨著,這是自家人提出來的,並且於國於民確有利,因此一力讚成。
朝中官員很是會觀風向,威遠侯都站出來了。
陛下心中肯定也是想弄成這件事的,因此,立即又有人出來附和。
工部尚書也是讚成的,“陛下,臣認為此事可行。”
林冉的折子寫得很清楚,若真如她所說的話,那麼這塊地每年帶來的糧食不僅能夠供應軍中,還有剩餘。
胡尚書表示,隻要用錢的地方他都不想支持,但是也不反對。
這件事情沒吵出個結果,豐帝又說了移民之事。
豐帝:“這些個傷殘老兵,為我大豐鞠躬儘瘁,他們之事一直是朕心頭之重,如今林大人提出此方針,倒是解決了這一難題。”
忠毅伯當即站出來附和,“回陛下,臣認為,以身殉國之家眷,也可安置於西北。”
對於安置老兵的事宜,大家都一致認同。
在將軍戶改為民籍之事,又出現了分歧。
武將:“陛下,若都改為民籍,那麼軍中補兵之人則少之又少。”
“臣不這樣認為,”威遠侯拱手,“林大人的帖子上寫得很清楚,四五代人一戶,一家子幾十個人隻出一個軍人的情況於軍戶中不在少數。”
那些軍戶也不是傻蛋,能少去一個就少去一個。
威遠侯:“若是將他們分戶轉成民籍,那麼軍戶的數額其實是增多的。”
上首的豐帝點頭,很是讚同威遠侯所說。
經過一番討論,反對之聲漸少。
待說到遷移各府百姓的時候,反對聲又大了起來。
“陛下,可從人口稠密之地移民。”
反對者:“陛下,西北天高地遠,前路難行,如今天寒地凍移民實乃下策。”
支持者:“陛下,屯田之事,人與地缺一不可。”
若是人到了,沒有田地耕種,會餓死。
若是有田地,卻無人耕種,就會浪費。
這時又有人出列,說的卻是另一個問題,“陛下,王將軍上折子自訴草原上已連下三場大雪,屢次犯我新西府邊境。”
眾人一凜。
草原上大雪,活不下去了,就開始騷擾大豐邊境。
草原遼闊,匈奴居無定所,采用“打不過就跑”的策略,讓人恨得牙癢癢又無可奈何。
威遠侯立馬就想通了這其中關鍵,“陛下,凡移民者,有罪者免其罪,無罪者賜其爵,並複除其家征役。先為室屋,具田具,予冬夏衣、稟食,而後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
威遠侯所說就是以利趨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