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冉就開始安排:“注意事項都說與你們聽了,你們安排好人,一部分人拔秧,一部分人插秧,這樣比較快。”
然後她帶著幾個學生和流外官員,“這幾日晚上的理論課就不上了,隻上實訓課。”
董仲書點頭:“是,大人。”
他接了農學堂的識字課,屯田司每月給他月錢。
第二批招收來的學生大多數是不認識字的,隻會種田,不認識字可不行。
她培養好了人,還要放出去用呢。
然而,屯田司的事務實在太忙,她就給自己找了個好幫手。
林冉看著這片綠油油的水稻苗,心情頗好:“知道為什麼要育秧嗎?”
眾人一聽她開始提問,就把小本本和小炭筆拿出來了。
如今的屯田司,人手一支小炭筆,雖然粗糙了些,但是還挺好用。
“水稻直接種在地裡,用的是“大把揚”和條播的種植方式,但是因為土地積溫的緣故,很難達到高產。
而我們現在采用的是育苗移栽法,這種方法可以延長生育時間,獲得更高產量。”
林冉:“一般來說,拔秧都是在五月初,但是今年天氣過熱,所以,水稻生長得快,我們要稍微提前幾日拔秧。
拔秧和插秧同時進行,拔秧的時候要把根部全部拔出,中斷的話秧苗不會成活。
插秧的時候,同樣要講究方法,做到淺、直、勻、齊。”
“淺:插秧深度一寸,有利於早返青、早分集......”
林冉一一講述了插秧的要點及注意事項,每一點都講得很細致,大家的炭筆唰唰唰寫得飛快。
“秧苗要求根係粗壯、色白、彎曲而有彈性,黃根少、無黑根,這樣的秧苗即使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插植,依然能保持較高的發根能力。”
“拔秧的時候,在床上疏鬆、水分適宜的前提下,實行小把撥秩,抖散分棵。
若苗床板結,土填濕度過大,拔起的秧苗很難分棵,則可將拔起的秧苗整把沒入水中拎洗幾次,即可自然分棵。”
林冉彎下身,輕輕鬆鬆拔起一小撮秧苗。
徐禮彥開口問出了長時間的疑惑:“大人,這幾畝地是做什麼用的?”
那田埂比彆的田高不說,裡麵還挖了深深淺淺的溝。
“這是我們屯田司的試驗田。”林冉解釋道:“我有幾個想法,不知道成不成,所以弄了幾畝地來做試驗。”
“其中一畝地用咱們原先的法子種,另外兩畝地按照我心中的想法種,看看最後是個什麼成果。”
還有一畝地在遠離河岸的地方,她想試種旱稻。
林冉看向眾人:“我們屯田司的目的,不光是為了種植軍士們可以吃的糧食,還應該多思多想,如何能種出更高產的糧食。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包括播種前種子的處理、播種後的田間管理,都是為了種植出高產糧。”
她想試試稻田養魚,還有旱稻。
“你們有什麼想法可以提出來,我們可以推行一下合理性,若是合適可以試驗。”
林冉又道:“等忙完了,我們開墾出幾畝田地來做我們屯田司的實驗田。”
正是農忙時節,一眼望過去田野裡滿是人,或安安靜靜弓著腰乾活兒,或一邊快速地插秧。
林冉講完課帶著幾個學生在秧苗地裡拔秧,在徐禮彥和於姝第十次拔斷了秧苗後終於忍不住出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