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嘗過了新下的米,絕對算的上最優質的大米。
顆粒飽滿、米糯綿甜、米香濃鬱......
彆說他了,就是天天吃貢米的皇帝,吃了這米都得叫好。
想到豐帝,柳大人問林冉:“是不是往京城送些米去?”
林冉點頭:“要送要送,不過不要太多,咱們的糧食本就不太夠,給陛下嘗嘗鮮就成。”
柳大人:“......。是,大人。”
他家大人就是與眾不同,彆人恨不得全部捧到陛下麵前,他家大人對陛下就有些摳唆。
林冉:“直接送稻穀。”若是舂好了送過去,他們費的功夫就多了。
柳大人無奈了:“是,大人。”
柳大人有時候會懷疑,自己隻能做個七八品的小官,是因為自己對上太‘殷勤’了。
瞧自家大人對陛下這態度,還偏偏很得盛寵。
柳大人又從袖子裡掏出另外兩本賬簿,“大人,這一本是稻田養魚那一畝地的收成情況,另外這一本是種旱稻那一畝地的情況。”
林冉先拿了稻田魚那一畝的賬簿情況查看。
柳大人仍在一旁喋喋不休:“依我們統計出來的結果看,稻田養魚的水稻產量並沒有降低。當初我們投入的魚苗大概是一百八十斤,如今出的魚足有六百斤。”
柳大人的賬簿完全是按照林冉的法子記的,裡麵還有林冉‘發明’的數據。
他發現,這樣字都能少寫很多個。
柳大人異常激動道:“咱們新南府這地界抓魚很難,賣魚的少,以靈洲府的行情來看,一斤魚賣二十五文不是問題,那麼一畝地所產的魚就能賺十五兩銀子!”
說到十五兩銀子的時候,柳大人的氣息有些不穩。
林冉點點頭,又看了旱稻田的情況。
與‘大豐收’的稻田養魚對比,旱稻田的收成簡直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收成連當初投入的稻種重量都沒有達到。
柳大人就開始歎氣:“唉......大人,下官瞧著這旱稻種植不能成啊。”
林冉瞥他一眼,這高興和憂愁的情緒簡直稱得上是無縫連接啊。
林冉合起賬簿,一點也不在意收成不好,隻道:“水稻本就是喜水作物,我們種植旱稻本就是在逆它的生長來,收成肯定不如人意。
不過,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會改變的。”
林冉舉了個例子:“就好比人,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來西北久了也就能適應西北的天氣了,很多習性也跟著改變。作物應當也是如此。”
主要是係統裡很多旱稻的種子,她若不‘研究’出來的話,她這些種子確實不好拿出來用。
柳大人思索了一下,覺得自家大人說得對,“大人說得對,下官慚愧。”
慚愧自己一遇到問題就退縮。
林冉笑眯眯的,“去尋摸經驗老道的人來,留下適合育種的魚。
剩餘的留下咱們吃的魚,給各家再送些,其餘的拿到市場賣吧。賣得的錢充入公款。”
河灘這邊的秋收結束,整個新南府的今年一年的農事算是結束了。
屯田司隻需要將數據統計出來然後報往京城就行。
第二日,林冉召開了一個會議,將新南府一整年的農事做了個總結。
最後還發布了一個任務:“稻田養魚這一項目不僅利於水稻的生長,還能防止水稻病蟲害,最重要的是,能增加收入。
之後的活兒,就是宣揚稻田養魚,你們需要找到適合稻田養魚的田地詢問主人家是否願意,若不願意我們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