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喝桂花酒,吃肥螃蟹,拜月,賞月,吟詩玩樂。
也不知周允琛從哪裡弄來的螃蟹,個個蟹膏滿滿,一口小酒,一隻螃蟹,簡直不要太愜意。
桃花溫聲道:“姑娘,螃蟹性涼,不可貪多。”
林冉忙忙點頭:“知道了,知道了。”手下又抓了一個大螃蟹。
螃蟹不多,西北的螃蟹就更不多了,且吃且珍惜吧。
吃過晚食,月亮初上,庭院裡擺好了桌案,上麵擺放著新鮮的瓜果,月餅還有一些小糕點,林冉帶著丫鬟們拜月。
俗話說,男不祭月,女不祭灶。
這拜月不是隨隨便便的拜,很是有講究。
前世隻簡單燒了三根香拜月的林冉:“......這麼複雜呢?”
桃花無奈:“姑娘您不知道嗎?”
林冉回憶了一下,原主記憶裡是有的。
現如今,她很少去搜尋原主的記憶。
林冉正正經經拜月,什麼願望都沒有,隻一個:早日當上大司農,把小命苟住。
拜完月,林冉當即帶上丫鬟小廝上街玩耍。
說句實話,這幾年忙著改造大西北,她都沒有好好上過街,好不容易有一個如此熱鬨的燈會,自然是不能錯過。
街上的各色花燈已經燃起,亮如白晝。
在璀璨的燈火下,鬨意瞬間蒸騰。
此次所有的表演皆由官府讚助,百姓們早早就帶了一家老小在看表演。
林府離主街不遠,稍走幾步就到了,一到得街上,入眼第一個攤子就是賣麵具的攤子。
那麵具怎麼說呢,用梨花的話來說就是凶神惡煞。
阿鬆開始科普:“那是儺戲麵具,表演儺戲的人就是帶這樣的麵具。粗獷樸拙、莊典華麗。”
不是什麼凶神惡煞。
桃花問:“什麼是儺戲?”
“儺,是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後來人們又與戲曲結合,又喚為儺戲。
這種儺戲,多在南方上演。”
解釋的是麵具攤主。
阿鬆點頭:“正是。”
林冉點點頭,徐總緹是南方人呢,他自然知道這儺戲的意義,許是他覺得今年有些晦氣,要請人來去去晦氣?
古人多迷信,也不無可能。
攤主繼續道:“夫人您看,小的這些的儺麵具全部都是用酸枝木做成的,防蟲防潮,百年不壞,一個麵具二兩銀子。”
林冉手裡拿著一個麵具,麵具被雕刻得很是凶,又上了色,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是什麼材質的。
隻六筒在腦海裡吱哇亂叫。
【六筒:假的,騙人的,就是普通的木材,根本不是什麼酸枝木。】
林冉默然無語,這是把他們一行人當冤大頭了?
林冉笑意盈盈地看著他:“你知道的吧,賣假貨算是欺詐,可是要吃牢飯的。本官與府衙的徐大人可熟了,請他來瞧瞧......”
攤主一凜,仔細地看著林冉,又想著她的話,不知道想到什麼,誠惶誠恐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求大人饒了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