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對話,在其餘幾家也同時上演。
隻於姝和徐禮彥兩人不同。
上京這麼久,兩個人早就找到了合適的宅子買了下來。
反正以後他們的爹說不準也得回來京城述職,也許以後調回京城任職也說不定。
所以,上京時家中就說了,可以先找個不錯的宅子買下來。
當然,兩家底蘊不深厚,買的宅子也不過二進,還在稍微遠一些的地方。
這段時日,為了同窗情誼,兩個人一直沒有說。
如今同窗們都被錄取了要去勤農館住宿,他們也收拾收拾東西回自家府上。
徐禮彥一蹦一跳跑來問於姝:“你是準備住你家的宅子還是秦農館。”
“自然是住勤農館了。”於姝根本沒有做其他考量:“我們買的宅子離勤農館遠著呢,每天來來回回不夠費勁兒的。
不如就住在勤農館,有吃有喝還有地方住,比住在自家宅子裡舒服。”
更何況還有許多同僚,大家可以在一起討論學問嘛。
畢竟自家大人,經常喜歡給他們布置什麼小組課。
徐禮彥一想,覺得於姝說得有道理,也準備搬到勤農館去住。
·
自從經過了勤農館招生發生的大型翻車現場後,豐帝覺得在各個府縣開設農學堂的事情勢在必行。
於是,在大朝會上,豐帝就提出了這個事情,同時提出了各府各縣開設屯田司。
意料之中,被大半的朝臣反對了。
沈國公:“陛下,各地方官員掌管之職自有農事,何須司農寺再插一手?司農寺頒布全國農事政令,各地方配合執行,這才是中央集權。”
趙侯爺也出來反對:“陛下,全國各府各縣幾十座城,全部開設農學堂和屯田司,費時費力費錢,臣認為不妥。”
接著,就有兩派的人馬出來附議,表示反對。
豐帝的目光掃到了林冉所在地。
林冉知道該輪到她上場了,出列回道:“陛下,臣認為在各地開設屯田司非常有必要。
其一,屯田司可以近距離的觀察了解當地的氣候、地理等條件,選擇合適的作物種植,同時提供好的辦法提高糧食產量。
其二,屯田司全部都是有經驗的農官,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製定出合適的經濟作物。”
豐帝揚了揚眉頭問林冉:“什麼是經濟作物?”
林冉回:“啟稟陛下,如稻花魚,就是經濟作物的一種。”
豐帝恍然,稻田養魚除了能提高糧食產量外,養大的魚也可以賣得錢,為百姓們獲得收益,所以可以稱之為經濟作物。
趙侯爺:“各地方官員自然會有對應的政策,你司農寺何須橫插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