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冉:“是也不是。
那些外邦人帶來的可以做種子的糧食,也就這麼點,咱們拿去種植,一季的收獲也不大。
我想著,不若咱們造船出海,去彆國買不是來的更快嗎?”
當然,前提是要有船。
林冉對比了一下現在運河上遊走的船和康前山的能在大海上航行的船,發現兩方的船差彆太大。
他們現在的船想要出海,似乎做不到。
“再有,海外肯定還有許多咱們沒有見過的作物,我認為,有些作物可以引進種植,豐富我大豐的糧食產物。”
除此之外,還能賺錢,學習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或者是新的醫術。
閉關鎖國,到底還是要不得。
打開國門看世界,才能不斷的進步。
不走出國門,不看看外麵的世界,怎麼知道彆的國家進步成什麼樣子了?
到時候猝不及防被人攻擊了,怎麼滅的國都不懂。
就像......那什麼朝一樣,差點被外國人拆得骨頭都不剩。
孟士學搖搖頭表示自己的不讚同:“海上太危險了。”
林冉:“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
孟大人,海洋上的財富是我們想也想不到的。
除了海裡生產出來的東西,還有海上其他國家的物種,都是我們可以學習引進的東西。
一個國家,隻有不斷地提升改進,才能不斷地壯大富強。
偏安一隅好亦有壞,居安亦要思危。”
不管出於何種考量,出海總比閉關鎖國帶來的好處多。
孟士學說服不了林冉,反倒被林冉三兩句話說得動搖了。
孟士學覺得自己這麼大的年紀是白長的,被林冉三兩句煽得信心不穩,撇撇唇:“最近也沒有新的農具要研究,倒是可以勻出一些人來給林大人您。”
林冉高興了:“那就多謝孟大人了。”
說完又感慨:“唉——若是陛下願意派幾個工部的大佬給我就好咯。”
孟士學:“......您可真敢想。”
陛下還沒有說要解除海禁呢,您就開始偷偷造船了。
偷偷摸摸就偷偷摸摸唄,還想讓陛下給你送人?
你真是不把陛下當人,不把大豐的律法看在眼裡了?
再說京城,豐帝已經足足兩個月沒有收到林冉的私信了。
一時間還有些不習慣,“嶺南府那邊沒有送信來?”
李福覺得好笑之餘,便向幫林冉說話:“並未收到嶺南府的信。陛下,嶺南路途遙遠,信件往來也不便捷。”
“這倒是。”豐帝點了下頭,繼續批下一本折子:“上一次林冉來信,不是說要修路麼,也不知道她修了沒有呢。”
李福:“林大人那邊,現在肯定是要先安頓老百姓的,服徭役的事情暫且擱置也是無奈之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