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堂大門兩扇開的木板門,進去是一個小廳,裡麵壘了兩口土灶。
其中一個灶台邊的桌子前兩男兩女四個知青坐在一起吃飯。
周強和趙芳就是從另一個土灶邊的桌子邊過來的。
按趙芳說的,應該還有兩個男知青不在這。
前廳最裡麵有一個黑漆漆的門洞。
雖然臨近傍晚,但夕陽的餘暉尤在,外麵其實一點都不暗。
可進了知青點,前廳裡還好,還能看清楚人,這個門洞往內,卻幽深的很。
被掏掉的巷頂映下來的天光,隻能讓人隱隱約約能看出裡麵是一條兩米寬的深巷。
左右兩邊似是土磚壘起來的牆,有的地方還有窟窿,用稻草和爛布塞著。
有些靠牆的地方還堆著些什麼,黑黝黝的。
周強和趙芳兩人已經回前廳裡吃飯了。
新來的知青們看著這個黑漆漆的深巷一時間有些瑟瑟發抖。
“這也太黑了吧!”王玲玲抱怨道。
李夢雪把手伸進包裡,摸出一個迷你手電來。
亦清清趁著這光,打開小包袱,翻出一個大手電來,非常符合這個年代特色的大手電,來自她媽趙香蘭當年的嫁妝,這麼多年了,隻是陳舊了些,卻依然堅挺。
拿在手裡沉甸甸的,照出的光雖然不如李夢雪的小手電明亮,略有些暗黃,但也夠用了。
“清清,你幫我照一下,我也帶了手電”,王玲玲也翻找起來。
她的手電裝在大包裡,和亦清清的是相似的式樣,但是是嶄新的。
有了三個手電筒,大家總算看清楚了這個巷子的情況。
深巷縱深有三十多米,左右兩側每隔三米就有一扇木門,緊挨著門有扇小窗,大概一共有二十間屋子樣子。
靠前廳這邊的房間都掛了鎖,之前那黑黝黝的是堆著的柴火。
這意味著所有的知青都能分到一個單獨的房間,這讓知青們心情好了點。
巷子的前半截還比較有生活氣息,門口顯然也打掃過,有一間門縫裡還有燭光透出來,應是有人在的。
可過了這八間有人住的屋子,越往裡則越荒蕪破爛。
屋子裡的布局都差不多,大概十五平米左右的大小,裡麵有一張土炕。
好一點的,屋子的炕旁邊還有個簡易的土灶,但也爛的不成樣子了,家具什麼的是一件沒有。
土磚也不甚嚴密,有的牆上甚至還漏風,更有的瓦片也不太嚴實,說不定還漏雨。
而且每間房裡都積了厚厚一層灰,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
剛剛每人有個小房間的喜悅頓時蕩然無存。
“這真的還能住人?”王玲玲不敢置信。
“不住也沒辦法,我實在是累了,走不動了,就選這間了”,劉春杏錘了錘腰,先占了靠外的一間,“你就跟我住對門吧,我先幫你把炕收拾了,待會你能把手電筒借我用用嗎?”
“當然沒問題,”王玲玲說,她剛剛懷疑春杏了,她都能毫不猶豫的借她一塊錢,現在借個電筒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