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小築真的不是一般的偏僻。
上了往郊區方向的公交車,搖搖晃晃接近一個小時才下了車。
到這兒路才走了一小半,接下來的地方,沒有公交車能去,剩下的路都得靠兩條腿走。
“那就是楓麓山了”,汪靖益指著遠處連綿的山脈說。
亦清清她們眺望過去,隻看到一個山影,“走過去要多久?”
“快步走,得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山腳。”汪靖益說,“到了山腳,上山也還要走一個多小時。”
這麼一算,時間真的是非常的緊。
幾人趕緊趕路了。
悶頭趕路也無聊,汪靖益便起頭兒聊了起來:
“腳程快點,五點多就能回到城裡了,正好是飯點,南門那邊的那家銅鍋涮肉我想了很久了,就是老朋友都不在了,一個人去吃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涮肉就是要人多吃著才熱鬨,今兒有你們一起,我總算能如願了。”
亦清清一聽就很耳熟,一問果然就是她和李夢雪她們吃過許多次的那家,“那家確實好吃!”
袁安春深有同感:“就是有點貴,逢年過節的才舍得去吃一回,再來一杯燒酒,嘖!”
袁同誌年紀輕輕,也是個酒壇子。
汪靖益明顯是個很會活躍氣氛的人,本來大家都是第一天認識,可聊的東西不多,聊得深了不合適,不說話這麼長的路又尷尬。
聊起吃的算是最安全的了,恰巧幾人都對那家涮肉很了解,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
一通吃的聊完,幾人就熟悉多了,汪靖益又把話題引到了房子上麵,說起了年前他回來去,接收了還給他的房產,實地去看的事兒。
一個要賣房子的,一個要買房子的,一個房管局管房屋買賣的,聊房子大家也都有話說,感興趣。
說著說著,汪靖益就說到,他本以為這個時候沒什麼人會買總價大幾千上萬的房子,沒想到才過了個年,他掛出去的幾處房產就都有人看上了。
他這話一說,袁安春深有同感:“可不是!彆說大幾千上萬的房子了,我們辦公室從開辦到現在,來買房的統共就沒幾個人,但是但凡來買的,那都是有錢的緊,買了一棟還想買第二棟的,我反正是想不明白,買這麼多房子乾啥?家裡得有多少人才住得下?或許是買去租的?亦同誌,你是不是也想買去出租?租房的人還是挺多的,金馬街的那兩套房子就很好租,不過回本兒就要很久了。”
話趕話的,就問起了亦清清買房的原因。
雖然是袁安春問的,但亦清清看了一眼汪靖益,這位怕才是更好奇的那位吧!
她自個兒也是很會聊天套話的人,汪靖益話裡留的引子她感覺到了。
不過這個問題也不是那麼難回答。
汪靖益背景特殊,雖然回了城,房子也還給了他,但是曾經被破壞和拿走的東西是不可能賠償給他了,最多有一點補助金。
個體戶又還沒放開。
這種情況下,他一個商戶的後代,想要恢複祖上榮光,想去香江才是正常的,留在內地的可能性非常小。
要去香江重頭再來,也要不少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