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誒……你們兩個彆擋著啊,我看看哪個是!”
霍旬沒聽見幾個下屬的調侃,熟門熟路地帶著於靜姝和方小檀來到了銀行。
“彙款單。”銀行櫃台前的業務員見於靜姝進來,眼皮子都沒抬一下。
於靜姝也不在意,從口袋裡翻出彙款單,和證明身份的介紹信放在一起,遞了過去。
業務員掃了一眼彙款單,眼神立刻就變了。
“咳,兌外彙是吧?”業務員直起腰,拿起筆對著彙率表認真核對起來。
現在各省都缺外彙,每個月來兌外彙的人都是有數的,於靜姝是生麵孔,業務員隻需要看一眼就一清二楚。
她狀似不經意地套話,“是來這邊下鄉的吧?”
於靜姝想著自己以後可能會常來,於是點點頭,說道:“嗯,家裡長輩不太放心。”
一句話就解釋清了彙款的來路。
業務員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既然是下鄉,那以後外彙肯定就一直從他們銀行走了。
這可是大好事。
“一共是三百塊,僑彙券你要什麼麵額的?”
業務員這會兒態度簡直好的出奇。
要放在平時,普通人過來兌錢,什麼麵額不麵額的?給你什麼麵額就是什麼麵額,哪有挑的餘地?
然而放在於靜姝身上,就能挑了。
於靜姝思索片刻,說道:“兌一張一百的,五張十塊的,剩下的就兌五塊的吧!”
僑彙券的麵額其實並不代表實際價值,而是一種證明。
一整張僑彙券裡,隻有中間那張主券上寫著麵額,其他的都是不同種類的票證。
例如五塊的僑彙券,就代表領券的人為本省創造了折合人民幣五塊錢的外彙收入。
而這張寫有“五元”字樣的主券,同時還是證明其他副券有效的佐證。
也就是說,要用副券買東西,必須得出示主券。
如果誰剪下副券,卻把主券弄丟了,那麼華僑商店的店員也不會收這張副券。
於靜姝之所以兌了那麼多小麵額的僑彙券,是因為小麵額的僑彙券上,對應的副券麵額也小,相對比較方便花。
否則她去華僑商店買一斤糖果,一看麵額一百的僑彙券上,哢嚓一下子來一張五斤的糖票,人家店員給她找糖票,也隻能找普通糖票,根本沒辦法用來買進口糖。
方小檀跟在一邊,聽於靜姝說得這麼順溜,再看著業務員沒一會兒就數出來三十張大團結,頓時眼睛都瞪大了。
阿姝的親戚到底多有錢啊?
一次就寄過來三百塊!
她家境雖然也不錯,爸爸媽媽一次最多也才寄五十一百的。
而且阿姝又是軍大衣,又是外彙的,這至少就有倆厲害親戚了。
再說了,遠親哪能舍得一次彙這麼些錢?
於靜姝不知道,自己取個錢,在方小檀眼裡,家世就又上升了一個eve。
此時此刻,捏著自己的小錢包的於靜姝隻想立刻衝進華僑商店,大肆采購一番。
她回頭看了方小檀一眼,彼此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走!買買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