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驚蟄總是這樣,於靜姝也沒理會,自顧自就著茶腸吃起麵包來。
她今晚得養精蓄銳,明天可有不少事要做呢!
眼看著年節越來越近,等過了年,春耕也就不遠了。
於靜姝可沒打算老老實實種地。
術業有專攻,她又不是乾體力活的料,去乾農活不僅自己累,效率還不高,創造不了多大價值,還不如抓緊時間把副業隊的事弄好了,少遭幾天罪。
但是要把副業隊發展起來,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完成的事,她總得寫個規劃出來,把副業隊的優點、自己的專長、能為社會創造的價值等等都總結出來,簡明扼要地提出來。
否則人家沈星瀚在外貿局的工作也挺忙的,哪有功夫跟一個隻有一麵之緣的人囉嗦?
更何況沈星瀚的權力應該不大,副業隊的事八成還要他的領導批準,人家領導日理萬機的,就更沒空看廢話了。
所以於靜姝得把信寫得簡潔精煉,既不能耽誤領導的時間,又得把自己的計劃呈現出來,否則信件一來一回,就得耽誤不少時間,即便她鍥而不舍,也得多費不少功夫。
這麼想著,於靜姝吃過麵包沒多久,就趕緊把豆子拌進了草料裡,給馬添了夜草,之後就趕緊補眠去了。
連每天都要做的縮褶繡都暫時放在了一邊。
第二天,於靜姝回到宿舍,就開始琢磨著寫方案了。
她穿越前看過不少企劃案,自己也寫過一些,對於什麼樣的格式排版能吸引眼球很有研究。
隻不過很多新型的貿易模式,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並不適用於七十年代。
於靜姝思來想去,最終決定提出的方案,也隻是比現在稍微超前了一些,並沒有太過出格的東西。
信件裡,於靜姝提到了一個貿易形式,叫做“三來一補”。
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的簡稱。
這種貿易方式,其實就是很多代工廠最初的貿易方式。
外商需要提供原材料、生產商品需要的工具、設備,以及商品的設計圖和生產原理,而代工廠則需要以人工來抵償這一切,僅收取雙方約定的工本費,將成品提供給外商。
這種貿易方式其實在國外已經不算超前,但在國內,卻是78年才第一次推行起來的,現實世界裡第一個使用這種貿易方式的工廠,就是東莞虎門的太平手袋廠。
於靜姝做不到在改革開放前就自己開服裝廠,但通過副業隊,向外貿局提供可以賺取外彙的商品,應該不算是違反規定。
同時於靜姝也可以以低於國外的價格,向外商提供縮褶繡的服裝設計圖,賺取設計費。
設計的衣服則由村民生產出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既為客戶節約成本,也為自己爭取了利益。
而且這麼一來,副業隊的村民可以賺取手工費,外貿局可以創造更多外彙,於靜姝自己的收入也完全合理合法,隻要方案能通過,就是無人吃虧、和氣生財的好事。
於靜姝信心滿滿地寫好了信,為了保險,還特地去鎮上的郵局寄了,這才心滿意足地往賣豬肉的地方去了。
然而於靜姝到了地方,卻被紅光滿麵的屠夫告知,豬肉都賣光了。
“啊?一點也沒有了嗎?”
於靜姝失落的小模樣落在賣肉大爺的眼裡,大爺到嘴的話愣是拐了個彎。
“其實還有點棒骨和下水,就是那玩意兒沒啥油水,怕你們城裡小孩兒不愛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