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瑛雖然現在裝得很像一回事,實際上卻還是難免要操心。
她畢竟結婚後操心了七八年了,小時候在家裡也是最懂事的大姐,突然閒下來,肯定是會有些不適應的。
今天和丈夫、孩子說得那些話,也是於靜姝和幾個鄰居一起給她支得招兒,否則隻依靠她自己,是很難這麼容易“首戰告捷”的。
於靜姝和幾個鄰居嫂子之所以能這麼料事如神,也是因為做早飯這事太典型了,焦偉誠和鵬鵬會有什麼反應,也非常好猜。
至於之後怎麼辦,還是得靠朱瑛自己發揮。
朱瑛知道自己愛操心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沒了,這東西就跟戒煙一樣,稍微不注意,就會故態複萌。
就比如她現在,雖然看似全神貫注地看著雜誌,實際上思路每隔幾分鐘就會飄遠一次,一會兒想起家裡有衣服沒洗,一會兒又想起碗櫃子裡昨晚的剩菜應該熱一熱,不然中午容易壞,再一會兒又想起婆婆上次來好像說了想要點什麼彆的地兒的特產等等。
朱瑛每次思路都要跑偏幾分鐘,才猛然回過神來,強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回到書上,一上午過去了,其實也隻看了兩頁書而已。
但總得來說,隻要朱瑛願意自己監督自己,願意改變,結果總是會比從前好的。
反而是焦偉誠,因為妻子的改變,每天都在暗自埋怨自己從前嘴賤。
鵬鵬也因為媽媽最近變了,開始變得比從前乖巧了一些。
當然,朱瑛的計劃之所以能夠施行,也是因為焦偉誠本人雖然是個說話不好聽的直男,但品德卻不敗壞。
否則換一個蠻不講理,隻會窩裡橫的,他說什麼都覺得自己是對的,不對也不許人反駁的,那就隻有離婚或者變得比他還胡攪蠻纏才行了。
對於朱瑛家裡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於靜姝雖然偶爾會聽其他鄰居提起,但也並不十分關心。
眼下,她關心的是另一件事。
深圳最近開發了全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東湖麗苑,這幾天正式開售。
其實東湖麗苑是1月8號才正式開始開發的,到了2月份,房子當然是不可能蓋起來的,開售的時候,也隻有圖紙可供觀看。
大概因為開發商是香港人,第一期的房子一共隻有108套,房型也都不太大,大的三室兩廳是90平左右,小的二室則是47到66平不等,似乎是香港那邊常見的房型大小。
於靜姝的小舅葉廷筠因為最近在香港視察廠子裡的事,恰好這房子第一期開售也是在香港打廣告,便打電話到於靜姝這裡,問她要不要也買一套,以後來往做生意居住也方便。
所以於靜姝便請葉廷筠幫她買了一套三室兩廳,方便以後一家人住。
房子是以港幣支付的,折合人民幣差不多是五萬塊一套,對於這個時候的大陸人民還是天價,但對於香港那邊來說,卻是比那邊的房子便宜了一半還多。
兩邊消費水平的差距,可見一斑。
不過真正讓於靜姝在意的,並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深圳開發區有了出租土地的先例。
這種事,隻要打開了突破口,後麵再想出租土地,就容易多了。
於靜姝轉頭把這事告訴了秦素雲,秦素雲便提前離開了沈陽,跑去深圳考察情況去了。
畢竟要租哪個區域的土地,還是得實地考察,才有參考價值,聽其他人說,總歸是不那麼踏實。
等於靜姝和霍旬、蓁蓁一家三口回到北京的時候,秦素雲那邊也有了消息。
“現在基本是確定了要租哪塊地方了,官方的文件也下來了,說土地使用費是4500港幣一平米,咱們如果是做生意用,使用權就是四十年,開工廠是五十年。”
於靜姝在電話這頭,大略地算了自己計劃要用的土地麵積,便問道:“媽,這個使用費應該不是必須一次付清吧?”
“能一次付清的少見,又不是除了租地沒彆的開銷了,一上來就幾百萬,誰能受得了?這東西是分期的,最短是半年一付。”
於靜姝鬆了口氣,“那還好,既然這樣,咱們就按原計劃來就行了,”
“我想先把你說的絲織品廠弄起來,這東西不容易找到穩定可靠的貨源,咱們可以先弄個小廠試試水,挑幾個養蠶養得好的村子,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於靜姝聽到這,說道:“媽,我覺得一個村子的人養得蠶也未必都是一個品種,出來的絲綢品質也不一樣,不如咱們自己去鄉下考察,承包土地,雇人幫咱們養蠶,至於蠶種,我親自去挑。”
秦素雲對於靜姝的能力一向是信任的,雖然有點疑惑於靜姝在這事上為什麼一定要親力親為,但還是認同了她的想法。
其實於靜姝對於挑蠶種也沒有什麼經驗,但耐不住她牧場裡的蠶種好,根本不用挑,直接拿出去就行。
而且這些年她幾乎每年夏天也都觀察了種在老薛家的蔬菜,如果不是她定期換種子,老薛家後園子的蔬菜,確實是一年不如一年的。
因此也不必擔心彆人偷藏蠶種之類的事,畢竟空間裡出來的蠶種拿到外頭也需要定期換新,不然養個幾輪,也就變成普通的蠶了。
況且偷蠶種這種事也隻能少量地偷,偷得太明顯小偷自己也要進去,於靜姝也不用擔心這東西會大量流出,擾亂她這裡蠶絲的市場價格。
最重要的是,蠶絲、棉花、亞麻這些東西又不是吃的,做成的衣服也不會有人三百六十五天貼身穿著,能養身體也有限,即便有人身體變好了,也不可能聯想到衣服上,比什麼賣有機蔬菜、水果之類的隱蔽多了。
至多不過是收成的時候,產量高,品相好而已,不至於引起彆人的過分注意。
鑒於土地已經要租下來了,工廠不日就要蓋起來了,於靜姝決定說乾就乾,在四合院外院的倒座房裡,養起了蠶。
不過她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為了以後對農民養蠶指手畫腳,而是為了區分牧場的蠶種裡,哪些是桑蠶,哪些是柞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