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才知曉,她叫宋槿柔。
人如其名:旭日舒朱槿,柔風引綠施,溫柔典雅。
她是宋太尉的孫女,大都護的女兒。
家世高貴顯赫自然不用多說,宋太尉乃是三朝元老,而宋氏家族世世代代皆是忠貞之臣。
當初父皇能夠坐穩這個皇位,也少不了宋太尉的幫襯。
所以父皇對這門婚事自然答應。
母後也曾派人去查過,她文雅端莊,蕙質蘭心,是個萬裡挑一的好姑娘。
同她相處了兩次,我第一次懂了詩經中的“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母後見我如此迫不及待,便讓父皇早些將宋家的姑娘娶進門,也好有人在身邊照料自己。
父皇見自己猴急,朗聲大笑,好似想起什麼一般,同母後彼此相視一笑。
隨即,便讓欽天監看了一個好日子,母後卻說五月二十這個日子很好,簡稱我愛你的意思,願我們夫妻恩愛。
父皇笑道:“你從哪裡隻曉得是此意?朕可沒聽你說過。”
母後舉眸睇了他一眼:“我自己的兒子難不成還會害他麼?也可以讓欽天監來瞧瞧,倘若這個日子不適合嫁娶,咱們再挑選一個便是。”
父皇連忙溫言軟語道:“好好好!都聽你的好不好。”
於是,請了欽天監過來,雖然並非一個難逢的吉日,倒是並未不適合嫁娶。
我當即笑逐顏開:“父皇,母後,那就定這個日子吧,兒臣喜歡這個日子。”
最主要是,五月二十這個意義他喜歡。
唯一一次大婚,又是第一個娶進門的女子,也是他喜歡的女子,這個日子也代表了他們夫妻的愛意。
成婚前一夜,父皇語重心長的交代我往後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了。這些年朝廷上的折子,基本也是自己在批。
父皇說,我天資聰慧,不過十六歲,就將國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將來定是一個好君王。
他告訴我,待我年滿二十,他就會退位,他要好好陪著母後,去遊覽天下美景,他要讓母後過上她向往的日子。
所以幾個兄弟姐妹中,父皇對我雖然疼愛,卻是最嚴格的,也是期待最高的,同時也是最愧疚的。
愧疚他和母後去過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將擔子壓在了我身上。
那一晚,父皇囑咐了我許多。
尤其是最後一件事,父皇說:“熠兒,你娶了宋家的女兒,她便是中宮,是你的正妻。不管何時你都得顧及身為太子妃和皇後的顏麵還有宋家的顏麵。哪怕往後你不喜歡她了,隻要她不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切勿做出寵妾滅妻這種事。但也切勿像朕一樣……
“朕這些年雖然不愧對你母後,但卻並非是一個好君王。後妃受冷落,朝臣雖然還算恭敬,可他們終究是有些心寒的。”
我懂父皇的意思,讓我凡事都以正妻為先,可是卻不能獨寵於她。
若是往後自己遇見了更喜歡的女子,也不要過於寵愛,讓皇後失了顏麵。
可是我自幼就在父皇母後恩愛的環境之下長大,對我而言,也想要和父皇一樣,此生隻一人即可。
可是,我知道,我不能。
父皇為了獨寵母後,遣散六宮,使出了渾身解數,可以說他那條命是撿回來的。當初父皇中毒,也是母後做的決定以毒攻毒,父皇這才九死一生。文武百官才對母後封後心服口服。
甚至父皇還揚言自己身子不適宜再訥妃,所以不再選秀。
若自己隻是個沒有什麼政績的新君,便效仿父皇這般,自然不可能。
於是我點頭道:“父皇放心,兒臣懂其中的分寸。”
既然不能,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辜負自己的太子妃,自己的正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