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過民宿的木窗,在譚越的背包上投下班駁的光影。
陳子瑜坐在院子裡的竹椅上,正用皮筋將野花紮成束,露水順著花瓣滴在她的帆布鞋上。“老板說阡陌鎮離這兒四十公裡,沿途都是茶園。“她晃了晃手機裡的地圖,“咱們要不要先去買些新茶?“
譚越將登山包甩上肩,順手把車鑰匙拋給她:“今天你來開,我當導航員。“
車子駛出木魚鎮時,晨霧還未散儘,盤山公路兩側的茶樹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宛如綠色的波浪。
陳子瑜搖下車窗,濕潤的茶香混著泥土氣息撲麵而來,她深吸一口氣:“好像連呼吸都變甜了。“
車子行至半山腰,譚越突然指著路邊:“停車!那邊有個茶廠。“
紅磚牆上掛著“雲霧山有機茶“的木牌,幾個采茶女正背著竹簍從茶園裡走出來,指尖還沾著嫩綠的茶芽。
茶廠老板是個戴鬥笠的老人,見他們駐足,便熱情地邀請進茶室。
“這是今年的明前茶,嘗嘗?“老人用粗陶碗泡上茶水,茶葉在水中舒展,湯色清亮。
陳子瑜抿了一口,舌尖泛起微微的甘甜:“比我喝過的龍井還香!“譚越則蹲在灶台邊,看老人用柴火炒茶,鐵鍋與茶葉碰撞的沙沙聲,混著茶香在屋內彌漫。
離開茶廠時,後備箱裡多了兩罐新茶。
陳子瑜握著方向盤,忽然笑道:“要是以後老了,來這兒租個小院,種種菜、炒炒茶,好像也挺好。“
譚越望著她被陽光曬紅的側臉,沒接話,卻在心裡默默記下了這句話。
正午時分,車子駛入阡陌鎮。
青石板鋪就的老街蜿蜒向前,兩側是白牆黛瓦的老房子,屋簷下掛著成串的紅辣椒和玉米。陳子瑜把車停在鎮口的古銀杏樹下,樹根處的石碑上刻著“千年古樹,禁止攀爬“,樹乾要三個人才能合抱。
“先找地方吃飯?“譚越抬頭望著樹上的青苔。
陳子瑜卻被街角飄來的香氣吸引:“是蒿子粑粑!我在攻略上看到過。“賣粑粑的是個紮藍布頭巾的婦人,竹蒸籠裡冒著熱氣,墨綠色的粑粑裹著芝麻糖,咬一口,軟糯中帶著艾草的清香。
他們沿著老街閒逛,發現鎮上的店鋪大多保持著古樸的模樣。
鐵匠鋪裡,老人正掄著鐵錘敲打鋤頭;
布坊門口,藍印花布在風中飄蕩;
藥鋪櫃台後,老中醫戴著圓框眼鏡稱藥材。
陳子瑜在一家老照相館前停下,櫥窗裡陳列著泛黃的照片,有上世紀的結婚照,也有孩童騎牛的黑白影像。
“老板,能拍張照嗎?“她轉頭問譚越。
攝影師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讓他們坐在老式藤椅上,背景是手繪的山水屏風。
快門按下的瞬間,譚越的手自然地搭在陳子瑜肩上,陽光從雕花窗欞漏進來,在他們臉上灑下細碎的光斑。
午後的陽光變得慵懶,譚越在街邊買了兩個西瓜,攤主用山泉水冰鎮過,切開時紅瓤黑籽,汁水順著指縫流下來。
陳子瑜咬了口西瓜,指著遠處的山巒:“攻略說後山有個古村落,要不要去看看?“
通往古村的是條青石板小徑,兩旁是高大的楠竹。
竹葉沙沙作響,陽光在地上織出晃動的光斑。
走了約莫二十分鐘,眼前豁然開朗——幾座吊腳樓隱在竹林間,屋前的梯田裡,老農正牽著水牛犁地。
“有人嗎?“陳子瑜敲了敲竹籬笆。
門裡走出個穿藍布衫的老太太,見是遊客,笑著遞來兩把野山棗:“進來坐,喝杯老蔭茶。“堂屋裡,八仙桌上擺著竹編的工藝品,牆上掛著蓑衣和鬥笠,火塘裡的木炭還冒著青煙。
老太太說,村子叫“竹隱寨“,住著二十多戶人家,年輕人大多去了城裡,隻剩下老人守著祖屋。
“這些竹子啊,是祖宗留下來的。“她撫摸著竹椅的扶手,“編竹籃、做竹器,夠我們過日子。“
譚越和陳子瑜跟著老太太去後山砍竹子。
陽光透過竹葉,在他們身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老太太教他們辨認老竹和新竹,刀砍在竹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竹子要選三年以上的,太嫩的容易裂。“她邊說邊示範編竹籃的手法,粗糲的手指在竹條間穿梭,很快就編出個精巧的籃底。
傍晚時分,他們回到鎮上。
老街上的燈籠陸續亮起,賣涼粉的小販搖著銅鈴走過,空氣中飄著臘肉的香氣。
陳子瑜在一家土菜館坐下,點了鎮裡的特色菜:煙熏臘排、涼拌折耳根、清炒野山筍。
“嘗嘗這個。“譚越給她夾了塊臘排,“比昨天的吊鍋更有嚼勁。“陳子瑜咬了一口,肉香混著煙熏味在舌尖散開。
窗外,夕陽把青石板路染成橘紅色,幾個孩童追逐著跑過,笑聲在巷子裡回蕩。
飯後,他們沿著溪流散步。
月光灑在水麵上,碎成點點銀鱗。
陳子瑜蹲在溪邊,用手撥弄水草,突然說:“你看,水裡有星星。“譚越在她身邊坐下,望著水麵上晃動的月影:“其實今天最有意思的,不是風景。“
“是什麼?“
“是那些人和故事。“他撿起顆石子丟進水裡,漣漪擴散開,“賣蒿子粑粑的阿姨,編竹籃的奶奶,他們好像把日子過成了詩。“
陳子瑜靠在他肩上,夜風送來遠處的山歌聲。
溪水潺潺,蟲鳴唧唧,鎮上的燈火漸次熄滅,隻剩下他們頭頂的星空愈發明亮。
第二天清晨,譚越被公雞的打鳴聲喚醒。
推開窗,薄霧籠罩著老街,賣豆腐腦的梆子聲由遠及近。
陳子瑜已經在收拾行李,背包裡多了幾個竹編的小物件:
老太太送的竹籃,還有她自己學著編的竹蜻蜓。
“再去吃碗熱乾麵?“譚越問。
他們來到街角的麵館,老板是個戴圍裙的大叔,煮麵的手法嫻熟,芝麻醬的香氣混著蔥花在空氣中飄散。陳子瑜吸了口麵條,突然說:“我想把這次旅行寫成日記。“
“寫什麼?“
“寫茶廠的柴火香,寫古村的老竹子,寫.和你一起走過的路。“她低頭攪拌著麵條,耳尖微微泛紅。
清晨的阡陌鎮,籠罩在一層淡淡的薄霧之中,宛如一幅未乾的水墨畫。
譚越深吸一口氣,清新的空氣裡夾雜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讓人心情格外舒暢。
洗漱完畢後,兩人來到民宿的餐廳吃早餐。餐桌上擺滿了阡陌鎮的特色早點,熱氣騰騰的包子、金黃酥脆的油條、香濃的豆漿,還有當地特有的野菜餅。
“哇,看著就好有食欲。”陳子瑜興奮地說道。
“嘗嘗這個野菜餅,昨天聽老板說,這可是用鎮上後山的野菜做的,純天然無汙染。”譚越拿起一塊野菜餅遞給陳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