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後,陽光透過落地窗,在王樂天家的客廳灑下一片溫暖的光斑,像一層薄薄的金紗鋪在淺灰色的地毯上。
他窩在柔軟的米色沙發裡,手裡拿著手機,百無聊賴地刷著鬥音。
屏幕上不斷切換著各種短視頻。
有網紅在街頭搞怪的段子,有攝影師鏡頭下壯麗的雪山風景,還有明星分享的日常穿搭。
可王樂天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手指在屏幕上機械地滑動著,眼神裡帶著幾分放空的疲憊。
作為國內知名的影評人,他這段時間被各種影片邀約填滿了日程,剛看完兩部主旋律電影的粗剪版,腦子還處於緊繃狀態。
本想趁著周末放鬆一下,卻發現普通的短視頻根本無法讓他靜下心來。
就在他準備關掉手機去書房看書時,一條帶著“星際穿越拍攝花絮”標簽的視頻闖入了他的視線。
視頻的封麵是譚越站在綠幕前,穿著簡單的黑色連帽衛衣,手裡拿著一個迷你的“永恒號”飛船模型,正對著周圍的工作人員說著什麼,神情專注而認真,連額前垂落的碎發都透著一股認真勁兒。
王樂天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來,手指下意識地點擊了播放。
視頻一開始,就傳來了現場嘈雜卻充滿活力的聲音。
工作人員的討論聲、攝像機的調試聲、道具組搬運東西的腳步聲,還有遠處傳來的場務喊“準備”的聲音。
鏡頭緩緩拉近,譚越正拿著飛船模型,在綠幕前小心翼翼地比劃著,模型上的舷窗還貼著細小的銀色貼紙,顯得格外精致:“這裡,飛船要從這個45度角衝過去,鏡頭要跟緊飛船的尾部,用仰拍的角度營造出一種被黑洞引力拉扯的緊迫感......”
他一邊說,一邊用另一隻手模擬著光線的折射路徑,指尖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眼神裡閃爍著對細節極致追求的興奮光芒,連說話的語速都比平時快了幾分。
緊接著,畫麵切換到了拍攝現場。
鄧高飛穿著厚重的白色宇航服,頭盔上的麵罩還沒合上,露出滿是汗水的額頭。
他在綠幕前反複走位,每一個轉身、每一次抬手都力求精準,宇航服的關節處因為頻繁活動而發出輕微的“哢哢”聲。
譚越站在監視器前,雙手抱在胸前,緊緊盯著屏幕,眉頭時不時地皺起,時不時地喊“停”......
視頻裡還展示了特效團隊製作黑洞模型的過程。
昏暗的特效工作室裡,十幾個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屏幕上的黑洞模型一點點變得精致。
從最初簡單的黑色圓形輪廓,到後來環繞著橙紅色吸積盤的立體形態,再到加入引力透鏡效果後光線扭曲的細節,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反複的修改和調整。
有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特效師對著鏡頭笑著說:“為了這個黑洞模型,我們跟中科院的天體物理學家開了不下十次會,每次開會都要帶一摞資料,光筆記就記了三大本。光是修改方案就有二十多版,譚導要求太嚴格了,連吸積盤光效的顏色偏差都不能超過0.5,有一次我們覺得差不多了,結果譚導一眼就看出光效的亮度不對,當場就把方案打回來了,讓我們重新調整。”
王樂天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覺間,手裡的手機已經舉了半個多小時,胳膊都有些發酸。
他不得不承認,譚越在拍攝的時候,想法確實新穎又大膽,而且對細節的把控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就拿黑洞的拍攝來說,很多導演可能會選擇用現成的特效模板,或者為了節省時間簡化處理,可譚越卻堅持要和科學家合作,不僅要還原最真實的黑洞形態,還要在科學的基礎上賦予黑洞情感。
讓它成為連接親情的紐帶,而不是單純的科幻元素。
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對科學與情感結合的創新想法,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做到的。
“如果換個導演來拍《星際穿越》,肯定拍不出這樣的效果。”王樂天忍不住對著空氣感歎,聲音裡滿是讚歎。
他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科幻電影,要麼是特效粗糙得讓人出戲,要麼是劇情懸浮得脫離現實。
很少有像《星際穿越》這樣,能把硬核的科學知識和細膩的情感完美結合的。
譚越不僅做到了,還做得如此出色,這背後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視頻快結束的時候,譚越對著鏡頭說了一段話,背景裡還能看到工作人員在收拾設備的身影:“拍這部電影,我就是想讓大家看到,華國也能拍出優秀的硬科幻電影。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讓更多人喜歡上科幻,也希望能為華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出一份力。”
這段話讓王樂天心裡一陣激動,他立刻點開評論區,手指飛快地敲擊著屏幕:“譚導太厲害了!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對科學與情感的完美融合,《星際穿越》絕對是華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看完花絮更覺得這部電影來之不易,向所有工作人員致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樂天不知道的是,他刷到的這條花絮,正是璀璨娛樂公司營銷團隊精心策劃的宣傳內容。
為了進一步提升《星際穿越》的熱度,延長電影的生命周期,公司的營銷團隊在微博、鬥音、b站等多個平台同步放出了一係列最新的拍攝花絮。
除了王樂天看到的黑洞拍攝和飛船模型製作,還有演員們的幕後訓練、取景地的艱辛探訪、錄音團隊為了還原宇宙聲音而進行的實地采樣等內容,每一條花絮都經過了精心的剪輯和配文。
在璀璨娛樂的官方微博上,一條長達五分鐘的“敦煌沙漠取景花絮”視頻一經發布,就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轉發量在兩小時內突破了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