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搖頭,今天這頓酒,楊奕是東道主,這些海外友人才是客人。
“哦,我知道了,這杯子太小,對你來說,喝得不過癮,用這個。”托納多雷即刻給楊奕取來了一個喝威士忌的酒杯。
“楊,我們一起乾杯。”托納多雷建議。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而且端起酒杯的朋友都在等著楊奕。
楊奕給自己倒上酒,起步就是二兩,否則真不喝得不過癮。
端起小酒杯的老歪們,注意力都在手裡的小酒杯雕刻工藝上,還有華夏二鍋頭的酒氣上。
好奇,端詳,驚愕。
而這種擁有民族特色的竹根雕刻工藝,著實讓人驚歎,至少在場的多數人並沒有見過這種藝術表現。
更何況,雕刻的題材是擁有華夏傳統特色的十二生肖圖案,且也是浮雕,根據每隻竹根的特性,量身定製的雕刻題材,淺浮雕,卻表達清楚了所要表現的題材內容,又給欣賞者留下了想象空間,這是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隻有雕刻,沒有彩繪,是靠著竹根原有的紋理層次,假以時日,可以呈現出像西方素描上樣的層次感。
說白了,就是時間沉澱,可以實現黑白照片一樣的層次感,立體感。
不是昂貴的材料,沒有繁雜的工藝,更沒有過分的點綴,僅在原本的質感,卻能呈現出華夏的質樸品質。
這是一個民族獨有的風格,與西方動輒就以單價來衡量的奢侈品相比,境界高低,當下立判。
“很漂亮。”
有朋友向楊奕豎起了大拇指。
“精致,樸素,但又不乏意境。”
頻頻的稱讚,以及豎起的大拇指向楊奕,這讓楊奕擁有很強的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楊,像這樣的工匠師傅,在華夏很多嗎?”托納多雷很好奇,擁有這樣手藝的工匠,如果可以形成一個群體,那麼他們的創造能力,以及發揮的空間會很大,那怕創造財富的能力就會很強大了。
楊奕笑了,旋即應道:“托納多雷先生,在我們華夏,如果你有機會步入鄉間,或者做客尋常人家,你就會現很多兒童手裡的玩具,並不是來自工廠,或者商場的貨架,而是孩子的長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一雙巧手,所以像這樣的工匠,我爺爺隻是其中一員,而且手藝還是中上水平。”
楊奕這說辭,有壓低楊九成技藝之嫌,但這也宏揚了華夏民族的好學,心靈手巧。
這些是來自民間的技藝,而且華夏作為大國,在科技水平上,就不需要楊奕來贅述了,網絡上,電視上,報紙上,都有華夏發展的任何消息。
才在今天,登頂強國之列。
華夏從來不缺少工匠,甚至很多手藝人,都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手藝人,因為長期的鄉間生活,他們所擔任的角色很多,統一的職業就是農民,但農民所擁有的一雙手,並不是外界所認知的那樣,是一雙笨拙的粗手。
反而,這一雙雙粗糙的手,製造了太多民間工藝,創造出許多民間藝術。
“楊,其實這也是一門生意,如果可以形成規模,在西方國家,還是非常有銷路了。”托納多雷提點楊奕。
楊奕感激點頭:“托納多雷先生,您分析的一點沒錯,確實是這樣的。”
楊奕何嘗不知曉,但時代變幻了,華夏不再是那個隻能靠一把椅子,一張桌子的國家,現在出口的手工工藝品並不多,而是以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居多。
隻是托納多雷並沒有了解過,在過去幾十年前,在華夏初期,華夏確實幾乎每一個村鎮都在全民創造財富,手工工藝品占據了出口賺外彙產品的絕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