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崗的將兵瞧見兩匹快馬急馳而來,齊舉刀槍,大聲喝令停下,耶律乙辛大叫:“皇上駕到!”
將士陡見皇上耶律洪基,齊刷刷跪迎,傳報至帳中,大將軍簫懼以及左中右三路將軍出營跪迎,耶律洪基鬆了一口氣,臉色鐵青進入大帳,身後一眾將領神色凜然,排成一行魚貫進入。
耶律洪基坐下,鎮定下來,舉起桌上一滿壺酒,仰頭對著壺嘴一口氣喝完,站將起來,將酒壺往地下一扔,神色嚴厲地橫了眾將領一眼,說道:“上京有叛徒作亂。”
眾兵將一聽,都是大吃一驚,當即有人大罵反賊大膽,該當滅族。大將軍簫懼神色鎮靜自若,問道:“皇上,是那個奸臣叛黨?”
耶律洪基一字一句道:“耶律重元!”
短短四個字如轟天響雷,炸得眾人愣了神,義憤填膺以為可立一番功勞的眾將領聽得造反的人是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重元時,雀躍的心頓時落回胸腔中,大家一聲不出,一個諾大的站滿人的牛皮大帳內,頓時變得異常寂靜。耶律洪基眼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掠過:“怎麼,都害怕了嗎?”
大將軍簫懼站上一步,臉色堅定叫道:“養兵乾日,用兵一時。皇上,請下令吧,我們句夫甸每一名契丹士兵,沒一個是怕死的孬種。”頂頭上司發話,眾將領齊表忠心,叫道:“請皇上下令!”
正在這時,有官兵入帳稟報,說外麵有從上京傳來的軍令。簫懼看向皇上,耶律洪基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一名威武的將軍手持虎頭牌步入牛皮大帳中,突見得耶律洪基在帳內,臉色唰地變得慘白。中路將軍耶律仁先喝道:“來者何人,見了皇上,還不下跪。”
那將軍體如篩糠立即跪下磕頭,口誦萬歲,有人接過他們手中的文書,遞給簫懼,簫懼展開來一看,原來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叔耶律重元的軍令,言道耶律洪基乃篡位偽君,全國各軍統帥聽從大元帥號令,齊舉大旗推翻偽君,複大遼正統,每人升官加爵,蔭奉子孫。簫懼看完,遞給耶律洪基,耶律洪基瞄了一眼,喝道:“拉出去斬了。”當即有刀斧手進帳,將那遲來一步的倒黴將軍及隨從拖出去斬首。
耶律洪基站起來大聲道:“撥營,討伐逆賊!”
大將軍簫懼當即轉身出營發令,但聽得一句“撥營”的號令變成十句,十變成百句,百句變成乾句,聲音越來越大,卻是嚴整有序,毫無驚以慌雜亂。
大遼立國垂二百年,國威震於天下,此刻雖有內亂,卻無紛擾,可見曆世遼主統軍有方。
但見刀霜劍雪,馬蹄聲響,負責偵察的斥堠兵首馳了出去,跟著左右先鋒隊啟行,前軍、左軍、右軍,一隊隊的向西南開撥回京。
耶律洪基對耶律乙辛說道:“咱們瞧瞧去。”一行人走出帳來,但見烏沉沉天空下,每一麵迎風獵獵的軍旗下都聚著一營精神飽滿的士兵,滿滿匝匝,十餘萬大軍西行,惟聞馬嘶蹄聲,竟聽不到一句人聲。
治軍如此,天下有誰能敵?
他二人一離大帳,眾護衛立即發營,片刻間收拾得乾乾淨淨,行李、輜重裝上了駝馬大車。中軍元帥發出號令,中軍便即啟行。軍中精衛等隨侍在耶律洪基前後,眾人臉色鄭重,卻是一聲不作,自知此程凶險。
大隊人馬向西行了一日,晚上紮營之後,第一名探子馳馬奔到,向耶律洪基稟報:“耶律重元已占據皇宮,自皇太後、皇後以下,王子、公主以及百官家屬,均已被捕,並且叛軍三十萬大軍就在七十裡外,正向此處開進。”
耶律洪基大吃一驚,耶律重元急切間那調來的三十萬大軍?不由得臉色大變。
大將軍簫懼奏道:“皇上且寬聖慮,想來他們隻是虛張聲勢,皇太叔南征已損失十萬契丹男兒,短時間內如何能調動得了三十萬兵馬。”耶律洪基道:“但願如此。”
但當中所有人都知道這隻不過是自欺欺人,皇太叔官居天下兵馬大元帥,手綰兵符,全國可供調兵馬九十餘萬,除了句夫甸的十萬人,尚有八十萬人,何況尚有他兒子楚王南院所轄兵馬。如果皇太叔早有反意,則自是籌劃已久,調動三十萬大軍實不足為奇。
眾人食過晚飯,第二批探子趕到稟報:“天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叔自立為帝,已詔告天下。”以下的話他不敢明言,將新皇帝的詔書雙手奉上。洪基接過一看,見詔書上直斥耶律洪基為篡位偽帝,說先皇太弟正位為君,並督率天下軍民討逆雲雲。耶律洪基大怒之下,將詔書擲入火中,燒成灰燼,心中想起周蒼,他勸告自己警惕皇太叔父子,自己卻不當一回事,悔之晚矣!不知周兄弟可有擺脫涅魯古的追擊?接著尋思:“這道偽詔說得振振有詞,遼國軍民看後,恐不免人心浮動。我這裡隨駕的隻不過十餘萬人,寡不敵眾,如何是好?”
深夜,耶律洪基翻來覆去,無法安寢,起身在營外閒步,隻聽得有官兵悄悄議論,說父母妻子俱在上京,這一來都給皇太叔拘留了,隻怕性命不保。更有膽小的知明天必有一戰,生死未知,再加之思念親人,突然號哭。哭聲感染人心,營中有相同處境的官兵也有些哭了起來。統兵將官雖極力喝阻,拘了幾名哭得特彆響亮的為徇,卻也無法阻止得住。
耶律洪基聽得哭聲震天,知是軍心渙散之兆,更是煩惱。
這日一早,探子來報,皇太叔父子率領兵馬三十餘萬,東來犯駕。耶律洪基雖無雄才之略,卻有大將之風,尋思:“今日之事,已無退路,縱然兵敗,也好過東躲西藏作一輩子懦夫,唯有決一死戰爾。”當即召集眾將商議。群將領對耶律洪基都極為忠心,願決一死戰,但均以軍心為憂。
耶律乙辛傳下號令:“眾官兵當全力以赴,招討逆賊,靖難之後,升官以外,再加重賞。”耶律洪基披起黃金甲胄,手執金槍,親率三軍,向皇太叔的軍馬迎去逆擊。眾官兵出見皇上親臨前敵,登時勇氣大振,高呼萬歲,誓死效忠。十餘萬兵馬分成前軍、左軍、右軍、中軍四部,兵甲鏘鏘,向西挺進,另有小隊遊騎,散在兩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