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日子。
陸家老宅張燈結彩,人頭攢動,九十九歲的老祖宗過壽。
第一天是沒出五服親屬,不到兩百人,這都算是家人,不用請柬,都得自動來,否則是大不敬。
整個院子裡擺了有二十桌,周圍掛的各種紅帳,祝壽的條幅,一個樂隊在彈奏歡快的音樂,顯得氣氛濃烈喜慶。
古華夏文化對老人做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套路,比如,逢九為大壽,有‘九不慶十’之說。
而且向親朋好友發請柬必須在做壽前三天以前,古語雲:‘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
當天給人送請柬等於打臉。
在以前,老人過壽是要叫堂會了,就是把戲班子叫到家裡來唱,客人們邊吃邊看,現在已經沒有了這個風俗。
壽禮一般都很簡單,比如壽麵,壽桃,壽帳,帶吉祥寓意的糕點等等,晚輩都要磕頭,平輩抱拳施禮。
陸亦白早晨五點就來了,他拿來的條幅沒有掛上,這是他的寶貝,是要獻給老祖宗的。
主持典禮的是家主,鞭炮放完,開始兒孫幾輩給老人磕頭,老人現在是五世同堂,不過最小的一輩還在繈褓之中。
一批批人進去,磕完頭,簡單說幾句,換成下一批,等陸亦白這輩人進去的時候,已經過去兩個小時了,一批人七八個,陸亦白是最大的,最後麵那個才上小學,這就是大家族的特色,不論年齡,就論輩分。
陸亦白領著一群人磕完頭,陸亦白笑著說道:“老祖宗,我這裡找到一副顏體書法,是一位大書法家的作品,現在轟動京城,您老人家也是大家,您給掌掌眼吧?”
因為後麵還有很多人等著,大伯陸殿晨剛想說什麼,猛地一想陸亦白說這套書法要做國禮,他也想看看到底好到什麼程度,就沒言語。
老太太今天心情格外好,看著眾多兒孫,真的是心滿意足,以前不管多少風雨,多少坎坷,自己帶領陸家都闖過來了,在有生之年,使陸家更加發揚光大,又迎逢盛世,她也算對得起陸家的列祖列宗了。
聽了陸亦白的話,老人笑著對邊上的姑姑說道:
“這孩子自小就不喜歡讀書寫字,現在怎麼還學起書法來了,打開看看吧。”
邊上司儀接過書卷,在老人麵前慢慢打開,老人戴上眼鏡一看,標準的顏體正楷,上書‘鶴算千年壽,鬆齡萬古春’,老人笑了:
“討巧之語,一般吧。”
等仔細觀察字體,老人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暗暗稱奇:
這是大家啊!
大伯陸殿晨在一邊探頭看著,剛開始還是笑容可掬,一副欣賞佳品的感覺,突然,他抬頭看了一眼陸亦白,低聲在老太太耳邊說了句什麼。
隻見老人猛地渾身打了個冷戰,緊盯著陸殿晨,抬起顫抖地手指著書畫說道:
“你可看準了?”
陸殿晨也有點害怕了,回頭看了一眼書法,遲疑地點了點頭。
老太太回頭對邊上的姑姑說道:
“扶我回房間,壽宴繼續。”
姑姑趕忙扶起奶奶,慢慢走回房間。
陸殿晨緊走幾步,來到陸亦白的麵前問道:
“就這一幅嗎?”